本報評論員
40多年的無序采礦,20多年的污染環境生態修復,白河縣包括厚子河在內的多條河流終得“磺水”變清。作為安康痛下決心償還生態欠賬、重建生態發展富壤、確保生態功能長治久安的一個典型案例,我們有太多的欣慰和感慨。其經驗教訓的標本意義再次提醒我們,只有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是安康具有終極價值意義的發展。
在過去那些特定的發展階段,“石頭經濟”“木頭經濟”帶給安康生態環境的創傷,其后續的負面效應遠遠大于其發展本身。這種發展取向注定走不遠、走不長、走不穩,不僅得不償失,也因盲目無序釀成長期難以下咽的“苦果”。在今天,這些已經成為我們絕不可重蹈覆轍的最高警示、絕不可觸碰生態底線和紅線的長鳴警鐘,也成為安康發展過程中不可忘卻的前車之鑒!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市緊扣基本建成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目標,堅定“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發展總綱不動搖,持續走好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發展之路,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經濟社會發展走上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這期間,走過彎路并付出生態代價的安康,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先后關停一大批高污高耗企業,緊緊抓住綠色發展這一命脈,積極踐行“兩山理論”,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創新一、二、三產業融合機制,從根本上將傳統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轉變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新的“吃”法、新格局。
這些年來,我們堅持突出園區帶動,筑牢綠色循環發展基礎,全市土壤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環境質量和中心城市空氣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這些年來,我們堅持產業強市,深入實施陜南綠色循環發展戰略,六大綠色工業占比不斷提升,包裝飲用水產業異軍突起,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健康發展,富硒特色農業穩步提升,千億富硒產業集群加速聚合。這些年來,我們以持續創新賦能各類開發區和園區擴容增效,一方面堅決守住生態紅線,一方面向生態功能區優化騰挪配置要空間,創造性引入了“飛地經濟”發展模式,以生態流向引領和兼顧經濟流向,努力實現“點上開發、面上保護”目標,切實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發展實踐一再證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安康高質量發展的最大資本,它是引資開發、引智開發、實現頂流開發的活水之源,是安康實現后發趕超構建后發優勢的深遠戰略資源,是引領安康未來發展的最具本質意義的核心競爭力。“十四五”時期,安康將持續深化綠色循環發展,讓“秦巴明珠”在新時代更加璀璨奪目。去年以來,全市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辯證關系,進一步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環境友好、節約集約的發展意識,立足新發展階段,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努力讓安康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步健,更加出色出彩。市委四屆十二次全會強調,要聚焦生態環保主戰場,強化礦山生態環境問題綜合整治,突出抓好白石河流域硫鐵礦區污染治理,加快蒿坪河流域、旬陽汞礦區等污染排查整治和生態修復。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鞏固完善四級河湖長制責任體系,縱深推進河湖“清四亂”行動,持續抓好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及重點水域禁捕退捕,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聚焦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安康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加有力地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加有效提升生態環境系統穩定性,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加致力于綠色崛起的發展遵循。只有這樣的思維和信念,我們才能切實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富硒產業、旅游康養、新型材料3個千億產業集群,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融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一個真正發展意義、強大意義、幸福意義上的綠色安康不斷推向文明進步的高點。
安康“十四五”發展生態優先,安康高質量發展綠色主導,安康城鄉一體發展融合為要,安康鄉村振興生態宜居當先,這些既是我們的重大政治責任,也是我們發展的志氣所在,必將激勵我們在更快更好更強的優勢發展之路上闊步向前,永葆生態建設綠色發展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