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旬陽縣文廣旅游局 石曉紅
此前,曾聽到過這樣一個笑話:一位女主人給客人端上米飯,客人稱贊說:“這米飯真香!”女主人高興的告訴客人:“是我做的。”客人吃了一口,又問:“怎么糊了?”女主人趕忙解釋道:“是孩子他奶燒的火。”客人又吃了一口:“還有沙子!”主婦又答:“是孩子他姑淘的米。”然而,笑過之后,不禁令人深思,這就是典型的攬功推過行為,現實生活中,不乏有這樣的人,對于褒揚和贊賞,總是欣然愉悅地接受,對于指責和批評,總是絞盡腦汁地推托,甚至是遇見困難繞道走、碰到風險縮著頭、出了問題躲后頭,在處理一些棘手問題時畏首畏尾、瞻前顧后,對急需解決的事情采取拖延、躲避的態度,導致問題越積越多,群眾意見越來越大,耽誤了解決的最佳時機。
古人論為官,推崇“清、慎、勤”,常言“公生明、廉生威”。公與廉,是嚴于律己、嚴以修身的結果;慎與勤,則是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展現,這些經驗和傳統,都為今人留下了鏡鑒。為官莫忘“嚴”與“實”。只有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才能將他律變為自律,變外在的規則為內在的價值,真正將優良作風落到實處,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建功立業,造福于民;用不好,傷及自身,禍害無窮。
同時,權力又是一種責任,有了這種責任,就能保持定力、守住底線、把好關口,就能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為官者要做到心中有桿秤,手中有戒尺,用權為民,還是為己,是區別當“公仆”與做“老爺”的分水嶺,是鑒別清官與庸官的試金石。這些年來,從查處的大量案件看,少許曾經“風光無限”的官員淪為階下囚,究其原因,就是在權力觀上出了問題,“私欲”看“重”了,“腦子”想“歪”了,“屁股”坐“反”了,“權力”用“錯”了,根本沒有珍惜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最終使自己身敗名裂、身陷囹圄,而且給黨和人民造成了極大傷害。因此,在權力面前,奉勸那些擔負著黨和人民賦予重任的“官老爺”們,要“常懷律己之心”,正確行使權力,嚴守自己的為人風范和處事品格,永葆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和清廉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