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超
小廁所,大民生。“如廁”問題,一直是民生的痛點。每個人的記憶里,都存在過這樣的場景:背街小巷,十幾戶人家共用一個廁所;外出旅游,“方便”經常不方便,讓游人游興索然;在廣大農村甚至一些城市老區,傳統旱廁依舊存在,衛生狀況堪憂……。中共十九大后,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努力補齊群眾生活品質短板。
老城街道辦大北街社區地處老城中心,隨著新城開發步伐加快,作為老城中心區域,大北街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明顯些滯后,加之轄區背街小巷阡陌縱橫,民房高低錯落,人口繁雜眾多,涉及的民生問題眾多,尤為突出的是:轄區“旱廁”猶存。
“小問題,大民生”。面對居民“如廁難”問題,大北街社區黨支部在老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大力支持下,從小處著眼,從實處入手,借今年“雙創”之機,在轄區范圍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旱改廁”革命。
加強“旱改廁”政策宣傳,加大群眾理解和支持。為確保轄區“旱改廁”順利推進,大北街社區黨員干部、網格長走街入戶,仔細對照“旱改側”改造標準,積極宣傳改造惠民政策,耐心講解“旱改廁”利之所在,提高居民對旱廁改造工程的認識和支持。
“地毯式”排查,確保轄區“旱廁”無遺漏。針對轄區“旱廁”數量多、位置隱蔽、產權不清等復雜情況,社區黨員干部充分利用網格化工作模式,分片包區對每個街區網格進行逐一排查,記錄在案,及時上報相關改造部門,確保轄區“旱廁”無遺漏。
逐一攻克,穩扎穩打,有條不紊“改、擴、建”。針對“旱廁”數量多、位置隱蔽、產權不清等改造難題,社區黨員干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居民樂意改造且無意見的“旱廁”,社區黨員干部協助改造單位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速拆速建;對居民意見不統一、產權不清晰“旱廁”,社區黨員干部逐家逐戶上門做工作,待意見統一后,逐一進行“改、擴、建”。截止目前,轄區30余所旱廁得道了徹底改造,居民如廁環境得道極大改觀。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保持“旱廁”改造成果。為確保“改、擴、建”后的公廁能夠正常有序為居民服務,社區對原有公廁保潔人員工作進行不定時督查,對發現破損、失修的設施及時上報和維修,保障群眾“如廁”不出問題。
“如廁”問題牽著民生,連著文明。大北街社區黨支部利用“雙創”之機,在老城街道雙創辦大力支持下,從小處著眼,從實處入手,在轄區范圍開展“旱改廁”民生改造工程,這不僅是大北街社區“小角落的大革命”,也是老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打造“生態、宜居、文化、智慧、健康”老城的一個縮影,更是老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踐行轄區居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