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延安本是中國革命圣地,紅軍長征落腳陜北延安,既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又是進行全民抗日戰爭的出發點。在這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等生活了十三年,誕生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與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塞罕壩精神……構成了中國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新的偉大時代,陜北紅色文化,增添了鮮明的時代特征,賦予了嶄新的內涵。在延安延川,文安驛一個叫梁家河的地方,因現任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這里的七年知青生活而蜚聲海內外。延安延川,一個孕育夢想,成就夢想,夢想成真的地方;延安延川,一個把心留住的地方。
回想當年,在那個激情昂揚的歲月,在艱苦的環境之下,習近平1969年初到梁家河,1975年離開梁家河,這7年與梁家河結下深厚的情意。習支書帶領群眾戰天斗地、擺脫貧困的實踐生活讓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歷練,由一個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堅毅的品格。身上閃耀的"堅定信念、一心為民、艱苦奮斗、實干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的梁家河精神跨越時空,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40多年以來,習近平無論走在哪里,心中始終有個思念的地方和一群想念的人們。他雖在千里之外,但還是多次協助鄉親通電,修橋,建校等。1993年,在百忙中第一次回梁家河探望鄉親。并且遵守和村民的約定,于2015年2月13日攜夫人第二次回梁家河看望鄉親。多次回信鼓勵鄉親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習近平總書記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都是在梁家河形成的。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發展起來的,煥發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和強大的文化力量。是從習近平總書記幾十年艱苦磨礪和從政實踐中特別是多領域多層級領導崗位的歷練中積累得來的,釋放出深厚的“地氣”和旺盛的活力。是從十八大以來五年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中總結出來的,展現出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和無比強大的引領力量。是從中國與世界的深度互動中成長而來的,表現出海納百川的開放意識和造福世界的實踐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逆境中成長、又在成長中戰勝一切困難,他的成長歷程給他帶去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力量。我們可以驕傲的說:“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責任在肩,使命光榮。”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堅定理想,立志成才;要不怕困難,埋頭苦干;要努力學習,博學求知。要在一次次‘為人民做實事’的實干中培養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要用中國夢激昂青春夢。
青年奮斗正當時。讓我們在新時代開創波瀾壯闊的偉大事業,品著窯洞中的故事,尋著總書記的初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翻開《梁家河》,從習近平總書記樸實的話語中,讀出來的是他對梁家河這片熱土的濃濃牽掛和扎根人民群眾的款款深情。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這片土地孕育的大學問,值得我們廣大青年思考、學習,從梁家河這片土地汲取智慧源泉與精神力量。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知識的執著追求:“一物不知,深以為恥”,習近平把讀書當做他成長中重要的一部分。當代青年應該去把這種精神融進個人的成長中,用知識武裝頭腦、增長才干。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心為民的實干擔當,“樹高千尺忘不了根”,不管走到哪里,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梁家河村民的溫飽冷暖,在梁家河種下的初心指引著總書記走上為人民謀幸福的大道。
整本書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情節生動,具有濃厚的陜北鄉土氣息,一口氣讀完此書,我的內心激動澎湃,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觸動。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對基層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后來明確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立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與他這七年的知青歲月密不可分。從習近平總書記后來治國理政的一系列舉措以及他自己對知青歲月的回憶來看,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所樹立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初心和數十年始終如一的人民情懷,奠定了他治國理政思想的立足點,形成了他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出發點。無論是后來兩次回到梁家河,還是再見到梁家河村民,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的都是老百姓收入、養老和醫療等最基本的生活問題。正是這種源自內心深處的“人民立場”,使得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作為治國理政的目標,使對黨、國家和人民忠誠熱愛的情感得到升華。
陜北黃土高原,是誕生偉大思想的沃土,延安延川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
鐘嘉焜(寧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