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稱禮儀之邦,具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在我國的對外交往中歷來都強調弘揚“和”的精神,普及“和諧理念”,以推動世界和平,構建和諧世界為己任。推崇“和諧”,表現為天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社會和諧、人與自我的人格和諧,也表現為民族與國家間的政治和諧,中國傳統所信奉的正是和平主義,孔子的大同理想都表達了“和”的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從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到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以及中國和平崛起的思想及其實踐,均向世界明確傳達出和平主義的發展觀念。當然,“和諧”是有前提的。其一是整體的團結與合作,和諧是整體的有機化、組織化以及整體效能的最大化,因此,中國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傳統,也特別推崇集體榮譽感,在現代世界尤其表現為國家榮譽及其國家認同,此為“和”的精神。其二,“和諧”乃多樣性的并存與互補,所謂“和而不同”,整體的團結與合作不是抹掉個體,恰恰是通過個體的努力并讓個體分享整體的效能及其榮譽,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和”的精神同樣強調個體,但并不因此喪失整體性。其三,和諧是有主體性的,乃是主體的自立、自信與自強,因此絕非無原則的妥協與退讓,更不是示弱。
近幾年,我們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就是“和”的精神的展現,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高瞻遠矚,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與世界各國的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我們更要繼承和弘揚“和”的精神,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錘煉自己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傳承“和”的精神,做一名合格黨員。
□劉效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