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軍
多數人常把一些擅長文字工作的人稱為“筆桿子”,文字工作搞得好,就說這人“筆桿子”硬。然而筆者發現,縣、市級以上的機關單位,往往比較重視文字工作,鄉鎮、街道等基層單位的“筆桿子”則“青黃不接”,出現了“斷層”現象。大的文件方案找不到人寫,基層的黨建創新的做法總結不出來,宣傳工作跟不上黨委政府工作中心。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主要工作的推進和各項工作的效率,造成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是基層確實無人可用?還是別的原因而無人問道?
現在國家政策向基層傾斜,大批優秀人才向基層流動,卻仍然出現這類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一下幾方面原因。一是專業性能不強,難以統籌兼顧。如今,在脫貧攻堅工作大潮的影響下,基層事務多,從事基層文字寫作的人員大多身兼多職,不能從事單一的文字性工作,俗話說:“愛一行、專一行”,文字工作人員沒有經歷和時間去進行寫作,加之部分工作人員寫材料怕吃苦、缺乏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忙起來就顧不上質量,東抄西湊,缺乏創新、缺乏深度;二是流動緩慢,工作激情受挫。文字工作往往就熟不就生,一旦上了手,領導喜歡這類文風,與其它崗位交流的機會就比較少。特別是在基層,培養一個“筆桿子”不容易,培養一個用得順手的“筆桿子”就更難了,領導不放你走是愛才,但有時也會成為“甜蜜的負擔”,讓此類人永遠成為別人的“轎夫”而苦不堪言。這也是影響從事文字工作人員工作激情的致命一環;三是工作清苦,很少有人問津。文字工作人員工作任務重、要求高、壓力大,經常忙得暈頭轉向,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有時遇到材料、文件在手,吃不下、睡不香,多數人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長年累月,容易落下一些腰椎、頸椎的毛病,讓想進來的同志敬而遠之,唯恐避之不及。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應從三個方面著手解決:
一是拓寬選用人渠道,充實源頭活水。“人”的工作宜疏不宜堵,基層應積極適應人才流動和人才競爭的形勢,優化環境,主動拓寬基層文字工作者的準入渠道。針對人才缺乏問題,空出的公務員編制應優先用于考錄選拔與新聞、文學等相關的專業人才,積極從各領域招考文秘人才。同時,通過上掛鍛煉方式,定期選調基層單位文秘人員到上級“四大辦”、組織部等機關跟班學習鍛煉,在跟班學習中發現優秀文秘人才,適當選拔任用。再次,通過開展征文比賽、基層部門的推薦和個人自薦等多種形式,發掘文字工作人才,進行有重點、漸進式培養。
二是注重組織關懷,營造良好工作氛圍。有意識地對一些有培養價值、有發展前途的文字工作者出課題、定計劃、交任務、壓擔子,多為他們提供一些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的機會,讓他們滿懷信心地工作,保證文秘人員在其位、履其職、盡其責。同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使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優秀基層文字工作者從“幕后”走向“臺前”,走上領導崗位。也可以設立非領導職務,讓成績出色、能力出眾、素質過硬的文字工作者,得到相應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加大培訓力度,著力提高業務水平。把培訓作為文秘人才培養和后備干部儲備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著眼新常態下基層黨政機關辦公室工作對人才和干部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教育培訓活動。不但要學習文秘工作專業知識,還要加強政治理論、政策法規、綜合協調、科技、經濟、管理、現代化辦公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切實使文字工作人才成為“多面手”和“萬金油”,做到張口能講、提筆能寫、動手能干的“實用型”人才。
鑒于目前情況,黨政領導及人事部門應高瞻遠矚,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給文秘工作者多留一方發展的空間,讓文秘工作者真正體會到自身價制的重要性,在各行各業都認為此行業是個“香餑餑”,并讓大多數青年才俊都為之不懈奮斗,基層單位的“筆桿子”青黃不接的“斷層”現象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