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松鋮
近幾年,旅游業炙手可熱,它的波及面越來越寬,從市到縣到鎮,最后再到村,旅游無處不在。發展產業與發展旅游并行不悖,這是兩根鏈子,可以相互促進,而好的產業,也能起到對旅游的點綴和互補作用。做旅游,其實就是做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一種品格。商業并不排斥文化,而文化與旅游的結合,它不只是一種對旅游的包裝,不只是為了招游人的眼球,從長遠的角度看,文化是對旅游活力以及生命力的提升和延續。
做旅游就是做文化。但我們有些地方的領導將旅游與文化的結合,庸俗化和概念化了,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復制和照搬別人的東西,現在出現了很多古鎮、古村,什么川式的、閩式的、徽式的,一撥撥如雨后春筍,這些建筑看似古色古香、器宇軒昂,其實徒有其表、徒有其形。盲目的照搬,不結合縣情、鎮情、村情,這種沒有自己的特色,靠復制來的東西,既花了錢不說,還留下了笑柄,可謂得不償失。發展要找對路子,別人的經驗可以借鑒,可以拓寬我們的視域,激活我們的思維,但不能復制。如安徽的古鎮,它所彰顯的是安徽的特點,濃縮了安徽的文化,而文化則是一種根脈,它有自己的土壤和環境。因此,你可以復制其形,卻無法復制它的內質,這內質就是文化。
做旅游就是做文化,它的關節點,是要立足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不是說所有的與“古”字有關的都是好東西,價值并不完全取決于時間的長短,對此,我們不能在理念上狹隘化,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沒有古鎮、古城,你有山水、田園、村落,你有朝陽產業,你有民歌、小吃,你還有樸素的民風和習俗……而這些都是文化。本土的東西、民俗的東西,它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它甚至無需包裝,這種“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恰恰就是一種文化韻致的折射。
做旅游就是做文化。俗話說“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山水資源也是最大的旅游資源,但我們要明白,自然的其實也是人文的,只要有人煙,那里的山水就有出處、典故、傳說……那些名字就是文化的標簽,就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豐厚遺產。因此,我們不如把復制別人的心思、經歷和錢財,花在對自己本土特色的聚合上,特色找到了,我們的旅游亮點也就找到了。文化對一個地方來說,它永遠不是空洞的,它的血肉與大地接壤,它只鐘情生養它的地方,這是一種詩意,它不可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