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靜
2018年11月,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關于建立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的意見,這是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制度,也是農村先富帶后富、能人幫窮人的有用辦法。怎樣把這個好制度在農村落實好,寧陜縣金川鎮的做法有借鑒意義。他們主要從鎮內產業發展大戶中聘用指導員,用本地人帶本地人,任前進行產業扶貧政策等相關培訓,以聘書的形式明確指導責任,被聘用的指導員愿意干,被指導戶愿意接受,做到了兩廂情愿,兩好合一好。
脫貧對于安康來說,就是農村量大面廣工作中的一個階段性目標,脫貧摘帽后的可持續發展,才是我們需要持續用功的。脫貧戶如何跟上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的大步伐,如何繼續保持發展增收的勢頭,他們需要更長久的產業幫扶,為他們配備產業指導員,就是留下了不走的幫扶工作隊。土生土長的產業能人大戶做指導員,通過“產業大戶+產業弱戶”,讓大戶“一幫一”地帶著走,讓弱戶搭大戶“便車”去闖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勞力、技能、管理、市場互融互助,這是1+1>2的好辦法。乘安康脫貧攻堅“百日決戰”的東風,各地進一步積極建立起這樣的“指導員”制度,并從政策層面建立獎勵激勵機制,我們以為這很值得推進、大力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