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維兵
7月5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完成組織架構重建、實現機構職能調整,只是解決了“面”上的問題,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新華網2019年7月6日)
去年2月,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3月,全國“兩會”通過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此后,一場自上而下的機構改革在全國推進。短短一年多時間,改革任務已總體完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為“最難啃”的體制機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社會關注度非常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已進行了七次機構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有重點,都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現實,都促進了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僅涉及政府機構,還拓寬到黨委機構、武裝力量和群團機構,屬于整體性推進中央和地方各級各類機構改革,重構性健全黨的領導體系、政府治理體系、武裝力量體系、群團工作體系,系統性增強黨的領導力、政府執行力、武裝力量戰斗力、群團組織活力,力度之大,程度之深,令人贊嘆。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務,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在規定時間按照既定方案完成組織架構重建、實現機構職能調整,只是解決了“面”上的問題,真正要讓廣大人民群眾感知到機構改革帶來的好處,還需要上級和下級、部門與部門、單位與單位乃至一個部門或單位內部的科室與科室之間充分發生“化學反應”,在磨合中形成工作合力,在交融中提升工作效率,在補位中展示工作面貌。
改革機構只是一個工作方法,徹底轉變職能才是關鍵。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職能轉變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是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重在向市場、社會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全面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特別是地方機構改革,直接面對廣大老百姓,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工程,涉及很多領域和很多方面,要更充分、更高效地發生“化學反應”才能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需要涉改單位和人員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按照新的工作職能職責自我調整、自我適應,自我提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凝聚強大的奮進力量。
機構改革是黨和國家在“深水區”的一場自我革命。面對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考題”,廣大黨員干部需以大局為重,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