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朝林
近日,《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指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系攻堅戰質量?偟目,“兩不愁”基本解決了,但“三保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仍需發力。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已經總體穩定實現了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但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保障方面還存在短板。從陜南秦巴山區脫貧攻堅工作實際來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主要是由于重大疾病或重度殘疾造成適齡學生不能入學,上門送學效果不夠明顯;踞t療上,健康扶貧政策還需再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村醫為主,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上門服務流于形式,尤其是部分大病患者,剛性支出大,容易造成因病返貧。
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不能拔高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拔高標準,像易地搬遷面積超標準、看病不花錢、上什么學都免費等,脫離國情不可持續。”實施易地搬遷是重點解決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是確保貧困人口住房安全、能夠滿足正常生活所需,不是讓貧困戶貪大圖洋、足夠寬敞、應有盡有。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1人戶不愿居住25平方米的住房,提出“來了客人沒地方住”“娶了媳婦不夠住”等無理要求,不愿入住。個別地方在惠民政策落實中,吊高了群眾胃口,拔高了脫貧標準,引發了新的矛盾。
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反對形式主義。解決貧困群眾的衣食住行是具體的、實在的,不是寫在紙上、填在表里,要堅決反對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個別地方為了督促幫扶干部入戶幫扶開展工作,實行刷臉簽到、合影留痕;核算貧困戶收入賣幾個雞蛋、收幾斤豆角都需要出具收入證明,找一幫證明人簽字按手印,看似精準實則是形式主義,極易引起群眾反感。
解決“兩不愁三保障”要堅持可持續。在脫貧攻堅期間,無論是產業發展還是就業創業,各級政府部門都傾注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培育壯大了農業園區、社區工廠,吸納了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帶動了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增收脫貧。脫貧攻堅戰結束后,農業園區、社區工廠沒有了財政扶持還能不能持續發展,特色產業能不能繼續有穩定的市場,需要提前謀劃,指導他們按照市場規律規范運營,才能帶領群眾穩定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