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鐸印
近日,繼媒體報道福建泉州市民遭遇仿冒車輛年檢公眾號詐騙后,國家博物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多個假冒中國國家博物館名義的微信公眾號連續發布博文,并配發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筑LOGO,嚴重侵權,提醒公眾謹防上當。《工人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仿冒公眾號屢禁不止,網絡詐騙犯罪之手伸進了公眾號領域,而其背后則形成了一條從定制、注冊到認證的灰色生意鏈條。(10月27日新華網)
微信官方平臺曾發文揭露過假冒家電官方售后維修服務的公眾號,有些無論是名稱、頭像,還是簽名都很像官方號,甚至還在簽名和自動回復里設有以400開頭的客服電話,讓人很容易相信就是官方電話。高考招生機構、官方快遞理賠、銀行信用卡中心……仿冒對象五花八門。據微信官方發布的信息稱,截至今年9月,已處理了4.5萬個仿冒欺詐類公眾號。
時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許多人們之前需要線下辦理的業務都可以在線上辦理了,尤其是微信公眾號的普及,諸如看病、開卡、辦事,上微信公眾號預約一下,更或者借助微信號進行有關繳費,這些均為人們帶來了便捷。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微信公眾號上處理事務,不少人都認為公眾號可信度較高。但“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騙子們如今開始利用仿冒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詐騙,有的通過取“高仿名”冒充正規機構,有的通過造假、借用他人工商執照、法人信息注冊微信公眾號實施詐騙。
現實中,只需提供一個手機號,就能買到一個經認證的公眾號。由于許多人簡單地認為公眾號應該都是官方機構,可信度比較高,因此輕易地掉進騙子設置的陷阱。仿冒公眾號這種造假行為,使不法分子仿冒公眾號從事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得逞,從而使網絡詐騙犯罪之手伸進了公眾號領域。公眾號注冊成本較低,市場不規范,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趁機取“高仿名”冒充正規機構等實施精準詐騙。
莫讓虛假微信公眾號成為詐騙的工具。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或細化網絡企業和運營者的相關法律責任,加大對虛假微信公眾號詐騙行為的懲治力度,對因發布虛假信息造成重大影響的微信公眾號運營者追究法律責任,對虛假微信公眾號進行法治層面的打擊和規范;ヂ摼W平臺要承擔起主體責任,依法加強對平臺內各經營者的管理,特別是對金融、政務、支付等相關行業公眾號要加強資格審核,提升開設門檻,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不得為其提供接入服務等技術支持。嚴格事后追懲制,對違規行為絕不手軟,該罰、關、停的,令行禁止,杜絕虛假微信公眾號滋生蔓延。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也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念,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要“擦亮眼睛”,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