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朝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要防止為調研而調研,防止搞‘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式的調研,防止扎堆調研、‘作秀式’調研。”在主題教育中開展調查研究,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搞清楚問題、弄明白癥結,拿出解難題的實招。
調研需會說百姓話。到基層一線調研,需要入鄉隨俗,了解農時農事,會說百姓話,才能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聽到真心話、了解到真實情況。面對老人,一句“大爺,您高壽?”比“老鄉,您好”更能拉打開話匣子;一句“今年收成咋樣?收有幾擔苞谷?”比“今年有多少錢收入”把收入情況了解得更準確、更客觀。只有說出了群眾能聽得懂的話,不說官話、場面話、客套話,群眾才能跟你掏心窩子,說出心里話。
調研需會走鄉村路。到農村調研,既要能走水泥路、柏油路,還要能走土路、山路,要避免坐在車上走馬觀花,應多到地域偏遠、交通不便的村組、農戶,重點關注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和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三留守”人員。只有這些弱勢群體才更需要幫扶、才會更容易出現問題,如果將這部分群眾的生產生活安排妥當,全村乃至全鎮將不會有問題。因此,開展調研,要不怕山高坡陡、道路崎嶇,多往偏遠地方走、多到落后地區看,才能掌握到第一手資料。
調研需會登群眾門。調研不是單純地座談,還需要實地查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比如說,了解貧困群眾是否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既要認真聽取群眾的自述,還要實地登門入戶了解?纯疵赘鬃邮遣皇敲酌婕Z油齊全、時令蔬菜不缺;看看衣柜子缺不缺四季衣裳、被子薄不;看看住房安全不安全,有沒有明顯裂縫,排水是否通暢等等。只有多聽、多看、多查,相互印證,才能準確了解群眾需求,才能因需施策,才能確保調研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