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松
近日,嵐皋縣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群眾出題、干部答卷”工作,黨員領導干部圍繞民生事業、干部作風和熱難點問題,深入村組、廠礦、企業廣泛開展調研,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心貼心地解決基層實際問題。既聽對某項工作好的評價,看到工作開展的優勢和亮點,又努力掌握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綜合分析多方意見,取長補短,優化決策,推進工作更好開展。
調研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開展調研是沉到基層廣開言路、多方聽取群眾心聲,還是浮在表面,簡單看材料、聽匯報,將直接決定調研者對事物本來面目的把握,關乎著決策的正誤和事業的成敗。1961年,劉少奇在開展農村人民公社現狀調查中,擔心聽不到真話,專門到自己的家鄉湖南了解情況。在長沙縣廣福公社天華大隊調研時,一住就是18天,深入走訪豬場、食堂、社員家庭察實情,與干部群眾促膝交談,聽到了不少關于供給制、辦公共食堂等政策的批評意見,掌握了大量反映農村真實情況的第一手材料,為解決當時農村政策調整中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務實管用的舉措。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開展調查研究,敞開胸懷,拓寬視野,既善于聽取支持贊美的話語,也樂于接受反對批評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進而作出正確判斷。然而,現實中,仍有少數干部閉塞言路,患有調研“虛浮癥”;蚴“片面化”,專挑工作“樣板田”和示范點進行調研,喜歡聽成功案例和經驗做法,卻對群眾反映的現實問題、提出的批評意見置若罔聞;或是“預設化”,提前打好招呼,到什么地方看什么,都由被調研單位事先作了“精心設計”……凡此種種,往往聽到的都是以偏概全的溢美之詞,看到的都是粉飾過的特色亮點,很難掌握基層的真實情況,也就談不上科學決策,指導實踐了。
“坐在辦公室想想都是困難,到基層聽聽看看全是辦法。”人民群眾是最好的老師,不少好的法子點子,都蘊藏于基層群眾的智慧中。廣大黨員干部當以主題教育為契機,結合崗位職責,帶著疑難困惑,常到生產一線和農戶院落調研。多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嘮嗑,感情深了、距離近了,他們就會毫無保留地把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對工作的意見建議都說給干部聽,幫助干部看到事物的原狀原貌,理清矛盾癥結的頭緒,找到科學決策、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