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啟發
易地搬遷工作實施以來,全市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住進新社區。如何讓搬遷群眾在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之后,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真正從農民變成市民,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重大現實問題。在實踐中,可探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推進“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建設,引導群眾盡快融入新環境、適應新生活。
讓新民風入眼。無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新風塑造工作需要有形的載體來呈現。充分利用新社區各類設施,運用漫畫、圖片、文字等形式,圖文并茂地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誠孝儉勤和”新民風,布局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文化街、文化墻、宣傳欄等固化陣地,用整體環境涵養核心價值觀和新民風,讓人們置身在社區的每個街巷、每棟樓宇、每個角落,時時處處能看到、能聽到、能感覺到核心價值觀和新民風的存在。整合社區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服務功能,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試點建設,打造文化標識,形成精神高地。
讓新民風入腦。宣傳教育始終是培育核心價值觀、建設新民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組建搬遷后續扶持政策宣講團,大力推廣“理論宣講+文藝下鄉+百姓故事+現場互動”的有效做法,講政治、講政策、講發展、講變化,切實把黨的好聲音及時送進群眾心坎里,讓社區群眾的思想觀念接軌新時代。著眼于社區群眾生產生活需求,扎實開展“新社區·新生活”適應性教育,加強生活常識、公共衛生和規則意識培養,引導社區群眾摒棄陋習、廢除惡俗。依托新媒體,建立社區“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新民風”手機傳播平臺,增強核心價值觀和新民風的網上傳播力。
讓新民風入心。優秀傳統文化是核心價值觀和新民風建設的豐厚滋養,任何主流價值和良風美俗的深耕厚植,歸根到底要通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來實現。把新社區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百姓點單、政府配送”的“菜單式”服務機制,深入推進“一村(社區)一年一場”演出服務,讓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活起來、傳下去,潛移默化地引導社區形成新習俗、新民風。完善“結對子、種文化”機制,組織專業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志愿者到社區教、學、幫、帶,組建文藝社團,培養文藝骨干,讓好的文化種在社區,長在群眾心里。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利用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日,開展好“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新民風”文藝展演活動,使社區群眾受到熏陶、得到感化、獲得教化。
讓新民風入行。新民風不是抽象空洞的說教,其生命力在于實踐。新民風在搬遷社區建設的好與壞,主要體現在社區群眾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上。以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為載體,推動尚“誠”、重“孝”、倡“儉”、踐“勤”、崇“和”新民風踐諸行動。深入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公婆、好兒女、好鄰居、好妯娌”“身邊好人”等評選表彰活動,形成宣傳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氣。廣泛開展以“臥室凈、客廳凈、廚房凈、衛生間凈、物品陳設整齊規范”為主要內容的“四凈一規范”創建評選活動,帶動群眾講文明、樹新風,提高文明素養和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