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開遠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百姓“不愁吃”已基本解決,但伴隨而來的餐飲浪費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面對地少人多、糧食供需緊平衡的國情,我們要居安思危,始終保持危機意識,多措并舉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貫穿在全鏈條,穩住糧食安全這個“壓艙石”。
在生產流通環節推進“增產降耗”。低效也是一種浪費,沒有發揮18億畝耕地產能,就會把糧食“浪費”在田間地頭。要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從農業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著手,致力解決低效農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提高單位產量來減少糧食生產端的浪費,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同時,要注重在流通環節減損降耗,積極發展現代糧食物流,改造倉儲設施,努力減少儲存、運輸方面的損失。
在加工制作環節推行“取之有度”。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健全餐飲行業節糧標準,鼓勵餐飲單位開展精細化管理,通過智能化預估、合理采購食材,加強菜品研發,提升菜品制作水平,對菜品原料做到物盡其用,減少食材損耗。加強行業監管,督促餐飲單位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餐飲制作銷售環節鼓勵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服務,嚴禁設置最低消費門檻,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對踐行“光盤行動”的消費者予以適當獎勵,推動餐桌文明成為新風尚。
在消費食用環節推崇“用之有節”。在餐飲消費末端,要加強宣傳教育,倡導崇尚節儉、科學飲食、健康消費的生活理念和飲食文化,培育文明風尚,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深入人心。通過立法的方式在餐飲單位專項整治“剩宴”,遏制炫耀性消費,打擊鋪張浪費之風,推行“少量多次、按需點餐”的方式,鼓勵對剩余飯菜進行打包,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凈化社會風氣,讓“節約為榮、浪費可恥”成為社會共識。
“豐年不忘饑苦,富歲當思節約”。節約糧食不僅僅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需要,更關乎國家糧食安全、國家生存發展的底線。因此,唯有打造全鏈條、一體式節約糧食體系,從立法、監管、宣傳等多方面發力,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方能端穩糧食安全這個“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