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明富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非常時期、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點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并用“驚心”和“痛心”來警示國人餐飲浪費危害的嚴重性。
中國是人口大國,盡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糧食安全的危機仍然不可忽視!珍惜糧食,制止浪費,不光是社會道德和生活習慣的問題,更是國家戰略的重大課題、民族復興的根本基業。
沒有經歷過災荒饑餓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糧食的珍貴,沒有親自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也絕想象不出“盤中餐”的不易。筆者也常常聽到一些老人教育孩子要從小愛惜糧食,可在改革開放浪潮中長大的“新生代”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早在2013年,社會上就發起了“光盤”公益行動,呼吁全民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倡導餐廳不多點、食堂不多打、廚房不多做,“光盤行動”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很多機關單位、行業部門的食堂都實行了分餐制,這樣的用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費,節約了資源。
但即便如此,在部分地區酒店餐桌,仍會看到各種打腫臉充胖子講排場的宴客場景。而酒席上的“禮尚往來”,今天你請客,明兒個我得作東,你點山珍海味,我上“水陸全席”,面子上不丟人,氣場上勝過你,如是往復,相互攀比。真的讓人揪心、痛心!這是脫貧致富的“絆腳石”,是小康途中的“攔路虎”,是新民風建設道路上的惡瘤頑疾,必須剖而治之。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融進骨子里的優良傳統。今天,在決戰脫貧關鍵時期,我們從解決溫飽問題到逐漸邁向小康生活,更加需要大力整治奢靡攀比、揮霍浪費之風,讓每一分錢花在需要處,花出最大值。“一日省一把,十年買匹馬。”節約無異于增產,日常生活中,一人節約一斤糧,全國就相當于多產了14億斤。同樣,一個人浪費一點好像不顯眼,全社會加起來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節約糧食,決不能停留于口號和呼吁,筆者更希望它是一種生活情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文明的生活習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幸福的生活才如大海之水,取之不竭。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生活條件好了,家再殷實,庫再豐盈,但決不能大手大腳糟蹋糧食。食汗水之粟,當知其恩,非饑荒之時,當思寒貧。平日節衣縮食,就是在為饑寒時渡過難關積淀能量與經驗。
小家、大家、國家,齊家治國過日子的理念相同,道理一樣,都要量入為出,精打細算,人人用心,個個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敬畏自然的賜予,敬畏勞動的汗水,摒棄攀比奢靡之風,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每一粒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