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成軍
在現實生活中,不乏少數不擔當不作為、得過且過的“躺平式干部”,他們奉行“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行為準則,對群眾難題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可能導致我們社會出現隱形“大坑”。整治“躺平式干部”需要對癥下藥、多管齊下,讓其“躺不平”也“躺不穩”。
轉變思想,讓干部“不想躺”。當前,少數黨員干部安于現狀、得過且過、不思進取,以“躺平”的心態應對工作,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干部干部,干字當頭,干是本分,更是責任,“躺平”是一種慢性病,歸根到底是理想信念的逐漸松動,必須堅決從源頭進行根治。心有所信,方能行遠。要強化思想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用理想信念固本強基,用偉大精神滋養身心,用榜樣力量指引前行,錘煉黨性修養,厚植為民情懷,踐行群眾路線,補足精神之“鈣”,讓干部起而奮之“不想躺”。
突圍擔當,讓干部“不愿躺”。部分單位干部激勵機制存在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難以激勵黨員干部真抓實干,自甘淪為閑人“躺平”。致使少數干部開展工作全靠“編”,服務群眾全靠“演”,極大的影響了干事創業的氛圍。為此,要堅決樹正選人用人“風向標”,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導向,讓“闖將”“干將”能干事、想干事,對“庸庸碌碌守攤子,渾渾噩噩混日子”的躺平干部“亮紅燈”,大力增強干部隊伍生機活力,激勵警醒干部不待揚鞭自奮蹄,讓干部奮勇搏擊“不愿躺”。
監督問責,讓干部“不敢躺”。勇于擔當作為若沒有問責來護航,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必須把嚴肅執紀問責作為懲治“躺平式干部”的重要抓手,建立獎罰分明的機制,面對有“躺平”苗頭的干部,充分開展教育警醒,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及時采取談話、提醒等方式咬耳扯袖,抓早抓小,防止墜入錯誤的深淵無法自拔。對教育提醒后依然無動于衷、我行我素、不愿作為的干部,絕不能放任自流。要旗幟鮮明地舉起監督的武器,在界定的職責范圍內,把問責的板子打到具體人身上,對不同的“躺平”干部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該調整的及時調整,該問責的堅決問責,以精準監督促進黨員干部轉作風、強擔當。依此狠剎“庸懶散慢拖”的萎靡風氣,讓問責的利劍虎虎生威,使可躺的“溫床”變成冰冷的“寒床”,讓干部奮發有為“不敢躺”。
廣大黨員干部要多“照鏡子”勤“洗澡”以便除去污垢雜塵,多思“躺平害”,常破“心中懶”,激發自己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機能活力,切實做到奮發有為,不做碌碌無為的黨員干部,助推黨的事業永葆生機而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