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颯
近年來,教育系統積極出臺一系列重要舉措,不斷推動鄉村地區兒童閱讀事業穩步發展。在鄉村學校,雖然閱讀的硬件條件已日漸完善,但是專職管理人員不足、圖書室利用率不高、圖書無法與學生精確匹配等問題的困擾,導致很多鄉村學校孩子無法進行有效閱讀。此外,受經濟條件和地理位置等綜合因素影響,部分鄉村孩子家庭教育薄弱,缺乏監管與陪伴,加之互聯網的吸引力,讓他們的閱讀習慣難以養成。
安康市圖書館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市圖書館讀者借閱數量前十名中有7名是年齡在8到14歲的中小學生,2名為年齡3歲的幼兒;前十名中最高累計借閱量為一年554冊,最低一年190冊。不難看出,在城區,青少年成為閱讀的主力軍。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量少,閱讀水平低下,有可能導致很多鄉村孩子理解能力差、知識面及視野窄、寫作表達水平低,最終的結果則是鄉村孩子與城區孩子的差距越來越大。
在城區,除了圖書資源、教師配備等條件相對優越,家長的引導、孩子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等都成為推動閱讀的有力助手。在這方面,鄉村學校所承載的希望顯然更多。閱讀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鄉村學校的學生以爺爺奶奶撫養的留守兒童居多,顯然在家里是不會有城里孩子那么優渥的閱讀條件和氛圍,這部分責任理所當然地落到了學校的肩上。這就讓有志于推動校園閱讀的鄉村學校有了更大的使命感和更深遠的意義。相對應的是,所遇到的窘境也成為制約實現其美好愿景的掣肘。
閱讀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積淀。推動鄉村孩子閱讀,也需要多方合力,建立完善的閱讀體系并進行科學的閱讀管理。針對鄉村孩子閱讀量少的問題不能坐等政策支持,還需建立更為完善的鄉村閱讀體系,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持續保障鄉村地區兒童課外閱讀,讓鄉村學校圖書館發揮出應有價值,并合理運用新媒體手段提供更加便捷的閱讀方式,引導鄉村兒童從小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同時要整合公益組織的力量,探索和建立能在鄉村生根發芽的兒童閱讀項目模式,借助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共同推進鄉村兒童閱讀服務的專業化和標準化。
可以憧憬的是,通過推廣閱讀,城鄉學生之間的溝壑不難填平。每一個鄉村孩子背后都系著一方廣袤的土地,推動閱讀在鄉村地區落地生根,有利于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期待鄉村兒童可以通過閱讀詩意棲居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