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自豪
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表明,要發展、要進步就要理性對待“關門主義”和“送去主義”,不能一味地將外界事物拒之門外抑或一味地將自己的成果無限外輸,只顧“送去”,不愿“拿來”,需要有“明顯的針對性”和“鮮明的目的性”,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作為學習借鑒、吸收轉化、實踐運用的重要手段,“拿來主義”對于基層干部充能進補、開拓視野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學用“千萬工程”的具體實踐中,更使我深感在基層要潛心學,方能“拿”得有依據、有目的;精心琢,方能“拿”得有力度、有分量;全心干,方能“拿”得有成效、有成績。
潛心學,方能“拿”之有物。“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站在新征程的起點,必須花更多時間學深悟透,下更大功夫融會貫通,要多埋頭理論典籍“取取經”,多深入發展前沿“沖沖浪”,多往群眾堆里走一走,沉下氣來用“放大鏡”找突破,跳出地域界限看一看,用“望遠鏡”探目標,要抹得下面子開門尋辦法、走得出圈子出門找經驗、彎得下身子實干開新路,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多“拿來”“老經驗”“土辦法”,勤開拓“新思路”“新辦法”,持續更新自身知識“蓄水池”,不斷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偉大征程當中,確保“拿”而有據,“拿”之有物。
精心琢,方能“拿”之有度。“拿來”的目的是在于吸收與轉化,如果只是放開手腳亂“拿”一氣,精華糟粕“一鍋端”,拿得多“消化不良”,拿得少又“吃不飽”,必定會掉入“填鴨式”陷阱。要堅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在運用中加深理解,在實踐中增強認知,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從“拿來的”中萃取出“適用的”,既要“推陳”,對“拿來”的經驗篩之又篩、濾之又濾,揚棄舊的;更要“出新”,把“拿來”的知識學牢固、技能用穩妥,提煉新的,時刻把培訓所學作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理論武裝,圍繞基層鄉村振興發展大局的節奏節拍、熱點難點,把握好尺度和原則,運用好方式和方法,確保“拿”而有分、“拿”之有度。
全心干,方能“拿”之有效。“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有度有物地“拿來”最終目的是以深厚積累在實踐中迸發出力量,要時刻保持“站高地”“站前沿”意識,敢于向前闖、向前看,不斷吸收“他山之石”,主動從“拿來”向“應用”轉變,積極探索“新思想”“新技能”“新方法”,既“走出去”學方法,更要方法“用出去”,要聚焦主責主業,全身心投入到謀發展、促振興上來;精誠團結帶好隊伍,苦干實干,接續奮斗,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生態治理、社會穩定、黨的建設等工作上謀實策,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確保“拿”而有用、“拿”之有效。
(作者單位:旬陽市雙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