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九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其魅力早已越過了西部,也越過了中國,參展的不僅有西部11個省市,還有中東部17個省市及其他12個國家和地區。在這場文化盛會上,我市一展“絲路之源·生態安康”風采,展出的20多類、400多件文化產品吸引了眾多目光,并簽約總金額達3.3億元的兩個文化產業項目。
有媒體將本次文博會的盛況譽為“西引力”,這“西引力”背后其實還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吸引力”。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經濟版圖中,越來越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無論全球經濟如何沉浮,文化創意產業一路上揚,已經成為引領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都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展現出突破傳統產業格局的強大勢能,其跨界發展、融合發展的引領作用不容小覷,同時又具有高知識性、高附加值和低資源消耗等綠色特征。安康生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創意產業,在這個風口上,應該讓生態安康與人文安康來一次完美邂逅,激發出新的發展動能和發展活力。可喜的是,我市已經叫響了打造中國毛絨玩具文創產業新都的口號,新近又出臺了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像安康這樣的欠發達地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但十分必要,而且也具備相當的可行性。文化創意產業固然是在發達地區興起并發展的,它是一二三產業發展較為完善后出現的“第四產業”,但拋卻先行者艱辛探索的機會成本,彎道超車、后發先至也并不稀奇。況且,創意產業作為知識經濟,對物質資源依賴度相對不高,其核心是人的創造力。在傳統經濟中,土地、資本等要素主導著人力資源,但當人的創造力成為核心資源,資源的內涵和外延就得到了革命性的拓展,凝結著人類智慧的文化遺存及文學作品、民間傳說、民俗風情等都可以成為開發和利用的產業要素,可以說文化日趨成為一個區域最大的不動產。這種輕資產性,這些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資源稟賦,恰恰能彌補欠發達地區的自然資源、資本等要素的不足。
文化產業的發展也能帶活文化事業。當文化遺產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它也才能從博物館走進生活,由內而外地煥發生命活力。其實,消費是地域文化最有效的傳承方式,也是文學藝術最有效的傳播方式。從“送出去”到“賣出去”,文化事業才能可大可久。“賣出去”,不是政府掏錢演一場戲、做一次展覽,而是用生動的、有價值的文化產品來吸引大眾,讓大眾在消費這些產品時自然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安康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毛絨玩具、茶飲、文化旅游等產業都風生水起。但總體來看,依然不夠強,在品質建設、品牌建設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歸根結底,其短板在創意的缺乏。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對咖啡的體驗。有人說,喝咖啡味道頂多占50%,30%是對文化的想象,20%是對某種價值觀的追求。同是飲品的安康茶,又傳遞了怎樣的生活理念,激發了怎樣的文化想象呢?安康的文化旅游景區,有多少能通過空間、器物、氛圍的構造,傳遞出某種審美意境呢?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并不明晰。
文化資源不會自動變成文化產品,要想點石成金,需要創意的充分釋放和涌流;咎m、熊貓都是中國的文化元素,但美國動畫《花木蘭》《功夫熊貓》卻風行全球;日本也將《西游記》《三國演義》制作成動漫和游戲。這并不是說外國人比中國人聰明,而是自己看自己的文化,或者因習以為常而忽略,或者因敬畏而畏手畏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文化見解,安康應該引才借智,用“第三只眼”看本土文化,也許能激發出新的美感,創造出新的附加值。
另一方面,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不應囿于本地文化資源。文化創意產業靠的是智慧,人的大腦無邊無際,最能“無中生有”。外國借用中國的文化資源,此地匯聚彼地的文化資源,“借他人之酒,澆心中塊壘”,這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因為在文化創意產業中,文化資源并非核心,最獨特最有價值的永遠是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