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倡導勤儉行政,卻提出造林綠化要舍得投入,要求綠化建設“不差錢”。因為綠化帶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是可持續性的,是長期的。計算兩筆經濟賬,大家就明白綠化這件事情,今天不去做,明天就后悔。
第一筆是收益賬。2013年,我市完成各類造林綠化65萬畝,新建特色經濟林35萬畝,林業總產值達到65億元,比2012年凈增15億元,農民人均2623元,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這一筆賬表明,我市占國土面積81.6%的林業用地前景廣闊,每一座山林就是一個潛在的“綠色工廠”,早一天“綠起來”,農民就能早一天“富起來”,生態友好型產業就能早一天“立起來”。
第二筆是成本賬。今年以來,部分喬木價格呈下降趨勢,但精品樹價格繼續飆升,紅葉石楠、紅花繼木等價格漲幅在30%以上。苗木行業經歷前兩年的價格暴漲后逐漸回歸理性,但常用苗木因為需求量大仍處于較高價位運行。由于城市綠化已經進入細化階段,不是各式各樣的樹栽上就行,對于種類有所選擇,導致精品樹供不應求。同時,人工、土地的征用、租賃和機械化栽植等配套投入費用上漲了20%左右。專家分析,城鎮化是我國未來10到20年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城鎮化發展到哪兒,樹就會種到哪兒,由于對樹的需求是剛性的,苗木價格和人工費用很難穩住不升。這一筆賬表明,早一天造林綠化,就能早一天節約植樹成本,而且樹是積累型、增長型的市政資產,通過綠化也能促進國有資產盡快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