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從2012年倡導“就地城鎮化”模式,力圖讓更多的農民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這一模式符合國家當前城鎮化的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引導中西部人口“就近城鎮化”。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也提出“農村居民就地就近市民化是城鎮化的重要途徑。把小城鎮建設好,大力發展新型農村社區,使農村人口不離鄉土就能享受城市生活,是最現實的選擇”。安康的探索完全符合中省精神,堅定了我們走出一條欠發達地區新型城鎮化之路的信心。
我市做出這樣的決策,主要是尊重了客觀實際和大多數農民的意愿。由于全市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數超過60萬,絕大多數人每年仍是候鳥似的遷移,失去勞動能力后仍然要回到家鄉定居。在對我市承接東南沿海轉移引進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調研時發現,80%以上員工選擇在本地工作就是因為有“親情和歸屬感”,出于照顧家庭成員的需要回到老家就業,他們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就地就業機會來解決“三留守”問題。必須強調,我市提出的“就地城鎮化”,并不排斥教育移民,鼓勵更多的安康兒女走出大山、融入城市,仍是我們的努力方向。但依照現有的人才構成狀況和培養周期,10年以后,才有可能形成一定人口規模的異地教育移民。所以當前更重要的是立足當下,在就地城鎮化方面下真功、求實效。我們實行“移民搬遷進社區、土地流轉建園區、農民就地變工人”的綜合承載方式,有計劃、按步驟地把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讓更多的農民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是以經濟自生、家庭和諧引領的城鎮化,是真正的“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