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經濟”是欠發達地區過去一個較長時期的發展特點,為農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很多地方,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來自打工收入,這是需要肯定的一個方面。然而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打工經濟”的弊端和“后遺癥”越來越顯現,最為突出的就是由此造成的農村“三留守”問題,尤其是留守兒童問題。近年來一些地方連續出現留守兒童自殺、被害事件,而更多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呵護,生理和心理健康受到了嚴重影響,有的甚至導致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難以融入學校和社會,更令人擔憂。
“打工經濟”與以人為本相背離,與“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相背離,安康的“打工經濟”不能長久持續下去。解決“打工經濟”問題,繼續保障農民增收,一條根本的路子就是推進就地城鎮化,讓農民工在“家門口”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讓更多家長對孩子盡到教育責任和義務,既為了今天的富裕生活而創造條件,又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而贏得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