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安康日報)記者 劉銳萍:“十二五”以來,以高速路和通村水泥路為兩大標志的交通建設,使我市交通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廣大群眾享受到了便捷交通帶來的成果。但是,通村公路并不能通到每家每戶,早日修好家門口那最后一公里“連戶路”成為農民群眾的又一個期盼。那么,我市怎樣對待“最后一公里”,我市的農村公路養護怎樣?“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安康市交通局局長譚書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譚書寶說,我市連戶路從2012年實施以來,已累計建成6600公里,今年還需安排3400公里解決通向老百姓家門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但由于陜南移民搬遷政策的實施,大量農戶均已搬遷到集中安置點居住,需要建設連戶路的農戶數量大大減少,加之,市政府已對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對外道路建設進行了安排部署,下達了264條共429.18公里集中安置點對外道路建設計劃,并且道路等級遠遠超過連戶路建設標準,與通村水泥路建設標準相當。在此基礎上,2014年全市初步確定建設連戶路的里程為3000公里,基本解決了連戶路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對于農村公路的養護,譚書寶說,首先是實現“兩個納入”,即農村公路發展納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考核范疇,農村公路管養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落實責任主體;其次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提高管養水平;同時加大以建為主向建養并重轉變力度,建立市場化養護為主、各種養護模式并存的養護長效機制,真正把農村公路推向科學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