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堰梯田上的追夢人
——記“安康市勞動模范”獲得者熊哲貴
熊哲貴,1958年8月出生,初中文化,漢陰縣漩渦鎮黃龍村偏僻小山村一位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她用智慧與雙手創造了鳳堰古梯田農家人的傳奇,譜寫了鳳堰梯田上的追夢人生。
看到機遇 構筑夢想
2012年漢陰縣漩渦鎮鳳堰古梯田被國家文物部門命名為“中國首座開放式移民生態博物館”。漢陰縣委縣政府也把打造鳳堰古梯田景區列為重點項目,憑借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激發了熊哲貴大腦深處的靈感,讓她捕捉到了勤勞致富的一線生機。在縣委縣政府和家人的支持下,已經54歲的她利用自家的小院和嫻熟的農家飯手藝,創辦了古梯田上的第一家農家樂—田梁農家。待人真誠質樸,加上原汁原味的農家飯菜很快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客流量也逐年攀升,僅2015年田梁農家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5000余人。隨著客流量的不斷增加,熊哲貴將附近的農家樂和有接待條件的農戶也納入了自己的接待載體,不僅每年能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還能分擔旅游高峰期的游客住宿壓力,為當地村民創收,帶動當地農家樂的發展。
創建基地 點燃夢想
鳳堰古梯田景區,風光旖旎,歷來是攝影愛好者的必選之地。熊哲貴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優勢,相繼邀約了十多家攝影俱樂部在田梁農家掛上了“定點攝影基地”的牌子。當鳳堰古梯田美景通過影友的作品呈現在各類雜志、報刊及攝影展會上時,鳳堰古梯田對外的吸引力逐年增加,田梁農家的牌子也響了,頓時這個大山深處寂靜的農家小院和秀美的仙境風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金州播報、漢陰電視臺、三秦都市報、陜西電視臺、中央電視臺 CCTV4《遠方的家》欄目相繼從不同的角度做過專題報道,小小的田梁農家也成了備受游客關注和喜愛的新景點。
開辦微商 放飛夢想
201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一位游客的指導下熊哲貴學會了使用微信,從此凡是來到田梁農家的客人都通過互加微信與她成為了朋友,現在已經有1500多位微信好友,并且加入40多個旅游攝影群,10幾個電商群。風堰古梯田的四季美景、春耕秋收,還有自己生產的豆腐乳、臘肉、富硒大米、土豆等特產,都通過微信傳送給每位好友分享。客人也由此實時觀賞美景,預定土特產。就這樣用現代網絡通訊工具把山里原生態、無污染的土特產賣出去了。她也就順勢做起了微商,還把客人的訂單根據農戶的特長分戶生產,再把農產品回收回來快遞給客人。2016年做微商賣土特產的收入達10萬余元,回收銷售當地村民的土豆3000多斤,村民拾來的野生蘑菇500多斤,通過田梁農家這個平臺,利用微信的渠道為山里的農產品尋找到了一條好的致富路,促進了當地村民增收,也使當地村民看到了景區開發帶來的希望,今年春季就有長期在外打工的村民返鄉回來,在田梁農家附近辦起了兩個頗具規模的養雞場。
追逐夢想 再求發展
隨著鳳堰古梯田在外的名氣越來越響,前來旅游觀光的越來越多,她深感田梁農家的規模滿足不了現在的旅游發展需求,無法承接更多的游客,2016年春,為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她又著手修建了一個170㎡的停車場,6個住宿標準間和一間土特產展銷實體店,采取“線上+線下”和“實體+網絡”的銷售模式,在把微商做強的同時,也把實體店面做起來,形成“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在擴大接待規模的基礎上,她把提升服務質量放在首位,為了讓顧客滿意,建立了意見反饋薄,請游客對于自己的服務、菜肴、產品及衛生情況進行打分,對于打分低的方面,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對游客實施消費優惠,贈送小禮品,同時查找原因,針對問題進行整改,力求讓每位游客找到賓至如歸的感覺,采取多方位的方式服務于鳳堰古梯田的旅游發展。
由于她在促進當地旅游和村民增收上做出了顯著成績和貢獻,2016年3月被漢陰縣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12月被安康市委市政府評選為安康市第五屆勞動模范。
“坐擁漢江三千里,背依秦巴十萬山”,這是對漩渦鎮鳳堰古梯田上追夢人的真實寫照,為了讓鳳堰古梯田的明天更美好,能夠留住更多的客人,留下美好的記憶,她們一直在拼搏、在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