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報桑梓 帶民共奔富裕路
——記“安康市勞動模范”獲得者石前梅
近日,走進安康富硒帶最南端的卡子鎮倉房村,茶香撲面而來,一排排茶樹錯落有致,長勢喜人,連茶樹間隙的野草,都綠得讓人賞心悅目。緊挨著茶園,一層裝修別樣的現代茶莊顯示了茶莊主人的經營之道:茶香幽幽,文化滿園。這里便是勞動模范石前梅與丈夫黃治貴苦心經營的富秦茶莊。
說起石前梅,父老鄉親們總是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 “丈夫的賢內助”、“鄉親的貼心人” 、“榜樣兒媳婦”、“榜樣媽媽”都是鄉親們給她的“榮譽稱號”。
石前梅和丈夫黃治貴育有一個兒子,還收養一個女兒。2009年以前,丈夫黃治貴在河南煤礦打拼事業,照顧兩個孩子、四個老人的重擔就落到了石前梅肩上。盡管婆婆多病,孩子上學路程遠,石前梅依然將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2009年,在河南煤礦擔任廠長的黃治貴選擇回鄉創業。丈夫回來了,石前梅肩上的擔子可以減輕一些了。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為了積極響應鎮黨委、政府提出的“一線帶兩翼”發展思路,黃治貴選擇在出生地倉房村發展茶葉產業。當初,測土培肥、外出考察學習,一走就是一兩個月。這期間,石前梅除了照顧家里老小,還要幫著丈夫張羅成立茶葉合作社的一些事務,比之前更忙了。每天早晨把家里老小安頓好之后,石前梅就挨家挨戶走訪,說服鄉親們加入合作社。經過一個半月的努力,全村230多戶農戶都加入了合作社。“這一個半月的辛苦算是值了!”石前梅激動地說。
在石前梅的支持下,黃治貴的茶葉事業逐漸有了起色,2012年還注冊成立了白河縣富秦有限公司,2013年建成了富秦茶莊。但公司發展也面臨難題,因為茶農種植、采摘、管護技術不科學,鮮葉質量不高。面對這一問題,石前梅主動為丈夫分擔。她和公司的幾名員工分組到田間地頭,指導茶農進行茶園管護、茶葉采摘,不斷提高茶農技術水平,如今,倉房村的茶園面積已累計達3280畝。
倉房村屬重點精準扶貧村,全村貧困人口63戶155人。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在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的基礎上,石前梅充分利用境域內茶葉觀光園、張黃大院等資源優勢,于2016年初辦起了老爺灣農家樂。通過按高于市場價格收購貧困群眾的農畜,雇傭貧困勞動力等多種方式,帶動貧困群眾增收。2016年僅茶葉一項產業促農增收1700元,老爺灣農家樂帶動25戶100余名貧困群眾實現增收1000元,倉房村也于年底順利實現了整村脫貧目標。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石前梅的大力支持和辛勤指導。
致富不忘窮鄉親,對卡子這片朝氣蓬勃的熱土,石前梅有著深厚感情。她常說,是這片故土養育了我,做人要講良心要有愛心。多年來,她一直無償照顧大橋村困難戶陳福起和黃繼和,再忙,石前梅每月至少去看望兩位老人一次,送去糧油蔬菜。每逢佳節,她還將兩位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家里老人多,在一起有話說,熱鬧!”。每年他還和丈夫至少去鎮上的敬老院2次,為老人們送去一些生活用品。石前梅就是這樣的熱心人,不管自己有多累,老人們的笑臉就是她最大的慰藉。除了照看老人之外,她還和丈夫黃治貴一起,堅持每年資助至少5名貧困大學生。“小的時候家庭條件差,自己沒上啥學,現在有條件了,不能眼看著一些娃拿著錄取通知書卻上不了學。”石前梅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她不想看著孩子們被拒于大學門外。七里八鄉的村民們總稱石前梅為“榜樣兒媳婦”、“榜樣媽媽”。
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石前梅時刻踐行著“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諾言。幾年來,她立足實際,先后提交代表建議10多條,分別涉及特困戶安置房建設、路燈工程、水源地建設、白界路修繕、留守兒童關愛等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事項。如今,倉房村特困戶安置房建成了,32戶特困群眾順利入。粋}房村通村道路沿線路燈也安裝了,群眾出行方便了;倉房水源地保護工程建成了,群眾的飲水質量提高了;白界路修繕工程基本竣工了,群眾出行方便了;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得到了政府的關心和關愛,生活有了保障。
石前梅就是這樣一位勤勞樸實的熱心人,她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帶動群眾發家致富,她把老百姓當親人,想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憂,一心一意為百姓謀福祉、辦實事,她以平凡之舉鑄就著不平凡的偉大,也先后被評為“優秀縣人大代表”、安康市勞動模范,她的家庭被省委授予“最美家庭”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