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彩與責任
——我市“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紀實
安康新聞網訊( 記者 孫妙鴻 通訊員 劉曉濤 潘杰)“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是國家十大社會扶貧行動之一,是非公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戰的品牌性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工商聯和非公企業的政治任務。
安康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返貧風險高,更需要民營企業主動參與。2016年,我市啟動了“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3年來,共有780家民營企業參與到727個貧困村的幫扶中,與當地黨委、政府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與困難群眾攜手奮進協力前行,先后實施幫扶項目 1923個,投入幫扶資金4.96億元,彰顯了安康“民企大軍”的擔當作為。
扶貧,我們第一時間出發
民營企業從群眾中來,通過努力奮斗“先富”起來后,就有責任帶動“后富”。那么,如何推動民營企業參與精準扶貧行動?如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自覺把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個人富裕與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結合起來呢?安康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市縣聯動,一支企業參與精準脫貧的隊伍,正行進在光彩與責任的扶貧路上!
2016年7月,由市工商聯牽頭聯合市扶貧局、市慈善協會下發了《安康市“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實施方案》,號召廣大民營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投身精準扶貧,幫助貧困村加快脫貧進程。
同時,市工商聯結合企業特點,細分了6項幫扶途徑供參與企業選擇。產業幫扶,企業結合自身的生產經營特點,采取產業帶村、項目富村、企業幫村等多種形式,在幫扶村建設原材料基地,走企業建基地帶農戶的聯建共贏之路;就業幫扶,引導企業采取多種形式,為結對村提供就業崗位,實現貧困戶穩定就業增收;村企合作,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引導企業到貧困村流轉土地使用權、林權入股分紅、聯辦企業等方式參與當地項目開發;智力扶貧,引導企業向結對村群眾傳授實用技術、生產技能、經營管理等技能培訓;捐贈幫扶,鼓勵企業采取直接捐贈、設立扶貧公益基金等方式,援建道路橋梁、飲水工程、衛生設施、文化場所,配合推進危房改造、光伏扶貧等,幫助貧困村改善面貌;其他幫扶途徑,引導企業創新扶貧模式和途徑,如牽頭組建或參與管理農村專業合作社,提高貧困群眾的生產組織化水平等。
隨后,市工商聯又相繼下發系列文件,指導各縣區工商聯推動民營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為企業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狀況、產業優勢和特點,選擇合適的幫扶途徑提供服務。
結對,我們更講究精準施策
市工商聯吹響民營企業進村幫扶集結號后,各縣區工商聯迅速行動、深入發動,精準對接、精準施策。
鎮坪縣會同各鎮組織100家企業和商會、協會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與全縣57個貧困村、4486戶貧困戶實行結對幫扶,率先在全市實現了民營企業幫扶貧困村全覆蓋;漢陰縣按照企業主體、政府引導、項目支持、多元投入的思路,組織72家企業,結對幫扶71個貧困村,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005萬元,帶動幫扶貧困人口2741人;嵐皋縣工商聯采取“自愿參與、量力而行、互利共贏”的原則,開展培訓講座,使企業掌握扶貧要求和惠農政策,解決怎么幫的問題;白河縣工商聯與縣脫貧指揮部辦公室聯合,明確了重點企業幫扶貧困村的總體要求、幫扶形式、幫扶內容和保障措施,印發了《精準扶貧全程紀實手冊》,企業幫扶責任人人手一本,在開展幫扶工作中全程紀實記錄;漢濱區工商聯抓住商會這個“牛鼻子”,引導瀛湖商會、大河商會、流水商會等145家優秀企業結對幫扶170個貧困村,并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聯系在外漢濱籍能人回鄉投資,支持扶貧幫困事業。
旬陽縣建立了“工商聯(總商會)領導班子脫貧攻堅包抓聯建點制度”,通過41名執委點上的示范帶動和典型引路,推動153個企業包聯73個村的幫扶工作平衡進展;紫陽縣工商聯將全縣分成4個片區,專人分組包片指導,帶領企業逐村進行對接,確立幫扶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寧陜縣采取政府引導、農民主體、部門聯動、民企幫扶的辦法,通過引導貧困戶土地流轉、入股經營、就地打工等多種形式帶動增收,并通過企業建立風險防控和激勵約束機制,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使貧困戶真正脫貧。
碩果,我們讓它生長在鄉土上
產業幫扶、安置就業、技術培訓、捐款捐物、助學、助老、助殘、助醫等多種形式參與到“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是安康“民營大軍”的真實寫照,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全方位開展幫扶,將脫貧攻堅邁向縱深。
市工商聯企業家副主席、副會長單位,在“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中率先垂范、一馬當先,時時處處打頭陣、當先鋒、做表率。今年2月2日市工商聯(總商會)舉行了企業家副主席、副會長結對幫扶貧困村集中簽約儀式后,瀘康集團在今年春節期間向漢濱區早陽鎮店子溝村135戶貧困戶送去米面油,在石梯鎮花果村流轉萬畝土地種植高粱踐行“三變改革”;巴山寶業公司在中原鎮麻廟村發展蠶桑產業500畝;怡豪集團在白河出資30萬元,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油葵;安康長興集團、福興集團、建輝集團、源康實業、普瑞達電梯、南方商務、康興物流集團、喜盈門商貿、江南印務、小川創意、金瑞科技、讀書人文化傳播等集團和公司慷慨解囊、盡力而為。今年以來,僅市工商聯企業家副主席、副會長投入各類幫扶資金707萬元,安置貧困戶就業達300余人,技術培訓850人次,慰問困難群眾1200余戶。
平利縣發動150家企業和市場經營主體,與1萬戶貧困戶一對一簽訂了5年以上幫扶協議,打造“不走的”產業扶貧工作隊。宏遠梅花鹿養殖有限公司與平利西河鎮磨溝村61戶貧困戶結對,將每戶3000元產業備案資金吸納為股金,每年給貧困戶分紅800元,6年后每戶將獲得4800元的入股紅利;該縣城關鎮徐家壩村群英中藥材種植公司將九道梁近1000畝集體和農戶撂荒土地林地資源折價量化入股公司,按每戶1萬元的規模為全村115戶未脫貧戶提供免息的農村“三變”改革試點信貸資金,作為貧困戶股金集中入股公司。
旬陽縣民營企業通過捐贈開展點對點幫扶,確保脫貧路上一個都不掉隊。旬陽縣南方百貨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朝梅,將81件(套)價值9萬余元的衣物捐贈給趙灣鎮中山村100余貧困戶;西安錦輝勞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善明、陜西晨陽建筑勞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裕森向仙河鎮仙河口村捐款30余萬元修建通村水泥路,并投資7萬元發展拐棗產業;旬陽縣平安商砼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治安繼去年為趙灣鎮王長溝村投資150萬元鋪設5公里硬化水泥路面后,又為趙灣鎮華山村修建通組路4.5公里;陜西中弘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浩聯合省青創協會為趙灣鎮華山村捐款50多萬元用于脫貧攻堅……
石泉縣采取“先富幫后富”的同時,大力推進新民風建設助力精準扶貧。石泉縣鑫夫人婚紗攝影有限公司董事長以自己創業歷程現身說法,鼓勵貧困群眾擺脫“等、靠、要”思想,并為全縣157個貧困村投入資金100余萬元。
鎮坪縣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架構扶貧愛心網,帶動1000余戶貧困群眾走上自立自強的脫貧路。其中,培育的“媽媽的針線包”公益扶貧項目,組織有手藝的貧困婦女手工制作傳統布鞋,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把參與項目的貧困婦女家庭情況及產品照片,在網購平臺制作成專業的外銷網站,讓近千名農村貧困婦女通過該項目走上增收脫貧之路;培育的“爺爺家的老蜂蜜”公益扶貧項目,建設了規模化中華蜂集中養殖基地,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發放蜂箱,統一采收、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培育的“我在鄉下有塊田”公益扶貧項目,利用互聯網平臺聯絡各地各界愛心人士,按照每塊田每年1000元認購,委托貧困戶代種,產出的無污染有機蔬菜由義工協會郵寄到認購人手中,同時邀請認購人帶領家人到鎮坪入戶體驗,以公益扶貧帶動鄉村旅游。
紫陽縣采取民營企業就近開展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提供相應就業崗位,促進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陜西遠元足浴集團與縣人社局共同組織的修腳師培訓,去年共培訓2600余人,全部實現就業,月平均工資3500元以上;紫陽縣建筑行業“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辦公室,會同縣人社局共同組織了鋼筋工、木板工、架子工、漿砌工等建筑技術工種培訓,考試合格取得資格證書后,立即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目前已培訓2期120余人;康嫂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共培訓烹飪、月嫂、家政等服務技能1247人。
漢陰縣博元公司開創了“企業+生態環保+貧困戶”模式幫扶貧困戶。即:公司提供每月每人1000元的勞務補助,聘用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負責在居住地清理河道垃圾、水源地垃圾、清掃道路、垃圾分類、宣傳環保。目前,該公司幫扶帶動11個村64名貧困戶,發放貧困戶勞務工資32萬元。嵐皋明富魔芋開發公司、眾達生態農業公司、金興葛業開發公司在貧困村建立產業合作社,簽訂魔芋、黃花菜、葛根種植合同,提供技術指導,訂單收購,實現企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帶動2000余戶貧困戶脫貧。白河縣按照“山上建園區、山下建社區、農民變工人”的發展思路,幫扶倉上鎮天寶村山上建現代農業示范園,山下建農村新型社區,集中安置山上搬遷群眾,探索出了一條自然條件較差的山區發展現代農業的路子。
安康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的數量和幫扶質量位居全省前列,實實在在幫助困難群眾走上小康路,處處體現著民營企業的自覺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