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思成 張婧 潘磊
東臨流水、南連蒿坪、西接牛蹄、北依恒口,漢濱區洪山鎮是貧困程度相對較深的一個鎮。近年來,洪山鎮以“打造富硒之源,建設美麗洪山”為目標,扎實推進“一河三線五園”建設,積極啟動實施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為廣大群眾脫貧增添了強勁動力。
產業發展是穩定脫貧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的動力。說起鎮上的產業來,鎮長龔正宏如數家珍。
鄉品毛絨玩具服飾公司于今年3月在漢濱區洪山鎮興隆社區開業并投入生產。記者到訪工廠時,各個車間里工人忙得熱火朝天。
工廠老板是天池村人陳富貴,前些年外出務工掙了錢,如今回鄉投資創辦企業。在漢濱區人社局、洪山鎮政府及駐村幫扶部門大力支持下,用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實現簽約落地生產。他說:“之前在浙江生產,后來我就想老家有這么好的資源,把工廠弄到老家來,讓留守婦女賺錢,大家一起改善生活環境,帶動貧困戶一起脫貧。”
廠里的工人清一色都是當地婦女,上下班都要打卡,儼然已經成了上班族。工人數量從剛開業時的60多人,經過短短幾個月時間,發展到如今的一百多人。社區工廠的發展是實實在在的。
貧困戶蒲宏英家里缺少勞動力,又有兩個孩子上學,她想找一份既能照顧家庭又能打工掙錢的工作,社區工廠滿足了她的心愿。“我孩子小,在屋里沒有固定收入,現在有了社區工廠,離我們又近,走路上班20分鐘就到了,這又有穩定的收入了,生活比較充實,我打算在這長期干下去,好好供養兩個孩子上學,爭取早日脫貧。”蒲宏英信心滿滿地說。
洪山小燒,一如它的名字,純樸、直接、天然,讓人想到“老家味道”。
一進入廠區,就聞到一股特殊的味道,這是由小麥、豌豆混合制成的酒曲所散發出來的。“前幾天下雨,需要好好翻一下。等霜降以后甜桿收了,就可以開始釀酒了。” 廠長張景宏笑容憨厚,正在晾曬酒曲。
洪山小燒以當地的甜高粱桿為主要原料,采深井富硒礦泉水,自制酒曲發酵、蒸餾釀制而成。酒曲和玉米粥混合后,經過一個月的糖化,再與粉碎后的甜桿或者拐棗在發酵池中發酵,再經過半個月,就進入蒸餾程序。
這是時間釀出的美味,更帶著一方水土的味道,當然,這酒也回饋著這片土地上的人。通過“借力脫貧”入股分紅,公司去年共發放紅利346500元,通過回收周邊村民的甜桿,發放70余萬元,230人受益,其中面向貧困戶發放46萬余元。洪山小燒火辣辣的,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紅火了。
走進大運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就能聞到豆腐發酵腌制后的醇香味道。這家工廠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生產豆腐乳,一直到今天依然生意紅火。
創始人汪大運曾經做過衛生院院長,后來成為食品公司的老板,如今他兩個兒子汪義成、汪義安,一個是洪山鎮衛生院院長,一個成了大運食品公司的掌門人,完成了父親事業的傳承。
在這里,黃豆經過浸泡、磨漿、分離、加溫、點漿、壓制、切塊、脫水、發酵、拌料等一系列工序,便被裝進大缸里密封起來。倉庫里擺滿了一口口大缸,美味的豆腐乳正在其中醞釀。
繼續往里走,十來位工人正在把豆腐乳分裝成小瓶。她們身著工作服、帶著口罩和帽子,手腳麻利,一絲不茍,這些美味,很快就會進入超市、商店,最終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工廠負責人說,現在這一批是去年冬天的,經過了大半年的發酵,正是美味的時候。豆腐乳要天涼了后才能做,今年冬天做好了,明年再賣。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延續著傳統的美味。穩扎穩打的風格,讓這個坐落在山間的食品企業穩步發展,并且帶動了周邊14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頂著烈日,站在坡上,滿眼都是油茶樹。陽光下,油茶果掛在枝頭,嬌艷欲滴;大豆不甘示弱,蔥蔥蘢蘢,毛豆莢正在成熟。
2013年,乾隆村村民周在軍在洪山鎮小埡村、蒿坡村、乾隆村流轉土地5700畝,種植油茶、套種大豆或者白芷。雖然還沒有進入豐產期,但油茶園去年已經產了兩千多斤油。“今年正在建廠房,以后可以自己生產,預計價格能賣到每斤100元。到了盛果期,每年能產2000多噸油。”周在軍說,茶油是一種優質植物油,具有抗氧化的功效,再加上在富硒帶上,營養價值就更高了,價錢也能賣得更好。
園區大,需要的勞動力就多。周圍幾個村子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出門務工,留在家里的勞動力很多都能在園區就業或者務工。固定用工二十人,遇到除草、施肥、種植時節,臨時工就更多了,一年下來,園區總勞務費用支出超過100萬。這些工人中貧困戶占了79%,除了務工收入,他們還有土地流轉費、土地入股分紅收入。
“前期,所有的水電路都由政府投入,企業自身投入了超過一千八百萬元,F在給人最大的成就感就是,這幾個村子沒有閑人了,群眾增收了,作為一個黨員來說,值了!”周在軍說。
采訪結束時,鎮黨委書記鄒遠利深有感觸地講:如果說我們這幾年在脫貧攻堅中取得了一定成績的話,應歸功于黨建引領和“扭住產業發展不放松”的工作思路,產業興啦,脫貧就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