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沈沙沙
遠山如黛碧空如洗。家住石泉縣迎豐鎮廟梁村二組的王業存正在家準備午飯,丈夫開著車到縣城,將外出上學的女兒成萌接回家。
還有十多天就要過年了,在外求學的成萌趕著回家過年,坐上父親的車就打電話給母親和奶奶。臨近中午,成萌和父親回到家,放下行李,就急忙跑到廚房,幫著忙活起來。“今年,接上外公外婆,一家人在一起過年,到時候我給您打下手,一起做年夜飯。”成萌向母親王業存說道,一邊洗菜。
“我們那會兒,都是挑水燒火煮飯。以前灶臺旁邊就是個大缸,挑的水都放在那里頭。哪像現在,日子好了,廚房還安個熱水器,開啟水龍頭,就有熱水,洗菜都不凍手!”回憶切身經歷的艱苦歲月,不善言辭的父親打開了話匣。
記得自家以前的廚房,中心是灶臺,灶臺下就放著一個吹火筒,一把火鉗,十分寒酸。用黃泥和磚頭砌成的土灶就是“標配”,一個灶兩口鍋,一口用來煮飯、炒菜,另一口用來煮豬食。
“初中時,家里煮飯用土灶,我最討厭做飯了。每天都要泥灶臺燒柴草 ,一日三餐煙熏火燎。冬天還強點,能取暖,但是夏天,圍著灶沿轉的滋味就不好受了,炒兩個菜,臉烤得通紅。”成萌一邊說著往事一邊把炒好的菜裝進盤子。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小廚房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依托好政策,以前住的土坯房拆掉了,蓋起了磚混房,并用磚頭、水泥砌起了新灶,灶臺貼上了白瓷磚,干凈、整潔、易擦拭,煮飯炒菜時,縷縷炊煙順著煙囪排到屋外。
自家廚房也不單單只有幾樣廚具,家里人給廚房配備了電冰箱、煤氣灶、電飯鍋、電磁爐、塑料洗菜盆、搪瓷盆、高壓鍋、水瓢等,為小廚房增添一抹靚色……
“用煤氣灶炒菜快,不用再去生火,輕輕轉動煤氣罐開關,火力可調節,燒水做飯快得很。再也不用抱柴火,弄得頭發、衣服上都是灰!”成萌高興地說。
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鄉村小廚房也實現了華麗轉身,走家入戶,家家告別了灶屋斑駁昏暗,灶臺藏污納垢,墻面被煙熏得黑漆漆的,枯枝落葉散落滿地的光景。
成萌家是現在鄉村農戶的小縮影,在小廚房里,白色瓷磚鋪就的灶臺、案板、鋁合金水池,不染纖塵。內嵌的櫥柜碗柜內,一摞摞碗碟、一個個湯匙擺放整齊、干干凈凈,水池里,自來水嘩嘩地流在菜葉上。
柴米油鹽、鍋碗瓢盆,小廚房解決一日三餐,也最能體現人們的生活變化。電冰箱、電磁爐、電飯鍋、煤氣灶等現代炊具,從“稀罕物”逐步進入尋常農村百姓家,“電氣化”逐漸取代“土灶臺”……小廚房的變遷不僅見證了百姓生活的日新月異,也精彩演繹著每個家庭的“好日子”。
馬上就要過年了,成萌家的廚房還留著那口灶臺,今年的年夜飯,就用土灶鹵肉、燉湯,待家人都到齊了,再用電飯鍋煮飯,煤氣灶炒菜,到時小廚房里定是菜香四溢,年味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