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颯 李瑩
雨后的山間云霧氤氳,深秋的風夾雜著絲絲寒意。馬盤山上,平利中學八年級的學生們正在種植園內熱火朝天地種蒜和白菜,他們有的動作嫻熟,有的在老師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進行著,還有的三三兩兩結伴耕作。種植園外,來自全市各縣區的參觀人員連連稱贊。
10月14日,全市中小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勞動和研學實踐教育工作推進會在平利縣舉行。會前,與會人員一同參觀了平利縣3家勞動實踐基地和1所小學。這期間,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這樣的教育好!”
去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平利縣考察工作時作出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和“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重要指示。一年來,平利縣立足美麗鄉村的生態資源、人文資源、旅游資源優勢,統籌發展生態經濟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兩大主題,堅持把勞動教育寫在大地上,融入生活中,以中小學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工作為重點,大力實施“355”工作舉措,有力推動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五育并舉要求的落地落實。
讓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落地生根
如何實現“野蠻體魄”基礎上的“文明精神”,這成了平利縣委、縣政府以及教育部門思考的方向和制定措施的落腳點。
“將立德樹人、五育并舉滲透在研學教育課程設置中,通過勞動、通過研學,培養學生的品德,最終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通過不斷研討,平利縣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目標已定,使命必達。為使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順利開展,發揮最大效益,平利縣強化政府統籌,形成了學校、社會、家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三位一體”工作格局?h政府先后印發了《平利縣中小學研學實踐工作方案》《平利縣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全面落實縣級領導包抓責任和部門幫扶責任,先后多次召開政府常務會、縣長辦公會,研究部署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工作。撬動社會資本,深化產教融合,探索“農業+”“工業+”“科技+”“生態+”勞動教育及模式,目前,3個省級研學基地全面投入運營,3個市級基地也快步跟進。引導家庭參與,推動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規范學校課程管理,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構建日常生活、生產、服務性勞動相結合的勞動教育體系。與此同時,大力實施“小能人、小農人、小工匠、小藝人、小紅星”為主題的勞動教育“五小工程”,確保五育融合。
壓實工作責任,建立“五個一”機制,為勞動教育和研學實踐提供有力保障。堅持一個領導小組統籌?h政府成立了以常務副縣長任組長、分管縣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中小學研學實踐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中小學研學實踐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管理指導,及時研究解決研學實踐的困難和問題,切實保障研學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堅持一名縣級領導掛帥。由一名縣級領導牽頭,統籌負責各研學基地的項目建設、課程開發、運營管理等工作,定期召開辦公會安排部署研學實踐重點工作,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深入基地開展督導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落實整改責任,隨時跟蹤督辦。堅持一個工作專班負責。為每個基地組建一個工作專班,由縣教科局一名科級領導負責,縣文旅局一名干部協助,配備研學校長、研學副校長、課程建設指導員、專職研學輔導員、兼職研學輔導員和安全員,全面負責研學實踐基地的運營管理、課程開發等工作。堅持一名資深校長牽頭。每個基地配備一名管理經驗豐富、退居二線的校長擔任基地研學校長,指導研學基地按照規范要求加強基礎設施、研學課程等軟硬件建設,健全研學實踐活動的相關管理制度,負責研學實踐活動的組織管理。堅持一名業務骨干指導。每個基地落實一名業務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省市教學能手,全面負責各基地研學課程體系建設,健全完善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研學課程,指導加強基地研學輔導員的業務培訓。
以特色主題銜接課程內容
研學實踐教育,重在“實踐”。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則為貫徹“實踐”二字提供了戶外“教學場地”。
“我們的課程比較豐富,包括茶葉采摘、手工制茶、茶葉品鑒等,學生們可以在體驗中了解中國茶葉發展史、茶文化、茶葉分類、品質特征、茶葉市場營銷及茶葉生產技術。”平利縣田珍茶業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負責人田珍認為,通過參觀體驗,能夠讓學生了解傳統工藝的博大精深,學會動手動腦和生存生活。
去年以來,該基地在縣上各部門幫助指導下,加快基地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主動加入到研學實踐教育中來,并依托公司生態茶葉基地,以“茶文化”為主題,深度融合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開發了茶葉采摘、手工制茶、茶藝茶道、茶葉品鑒、現代化茶葉生產加工、游茶園、唱茶歌系列課程。
“在學生的研學活動中,我能夠感受到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熱切期盼,對茶葉采摘、傳統制茶、茶藝等課程的濃厚興趣。”田珍說,這也給了她們提升基地服務水平和課程品質的信心。
同樣,在平利縣盛豐源現代農業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聚焦勞動和實踐也是基地課程的重點內容。
“經歷是最好的學習。”該基地負責人賀勝春介紹,基地以“現代農業”為主題,利用傳統農業、現代農業資源,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研發設計了以走進現代農業、體驗快樂營銷、親近自然風物、領略野炊之樂、感知紅色經典、參加野營拓展為主題的35節精品課程。
“無論是采摘蔬菜,還是學習烹飪,還是產品分揀體驗課,都提升了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在賀勝春看來,走出校園,在真實的情景體驗中獲取有溫度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增長見識,引導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價值觀,真正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目前,平利縣的6家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都由企業將原有園區改造而成,配備了師生宿舍等基礎設施,并結合地域特色和自身資源,設計研發了各具特色的研學實踐教育課程,讓學生在增長見識、了解世界的同時,培養其在成長過程中所需的各類基本的勞動、生活及文化技能。
在勞動和汗水中寓學于樂
在盛豐源研學基地體驗了第一個課程之后,平利縣城關初級中學學生操昀杞便收獲了自己在研學過程中的首個深刻感受。
“產品分揀工作體驗課程讓我感受到了工作人員的辛苦,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增進了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跟操昀杞一樣,很多學生都表示,這次研學旅程讓他們在放松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接觸到了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大家在勞動中、在實操中學到了新的知識,拓展了對世界的認知。
“這一次的研學活動,對于我來說,是勞中樂,樂中學,學中放松,它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洗滌,讓我對世界的認知更深刻了一分。”城關初級中學學生陳梓晗說,在此次馬盤山研學旅程中,她學會了疊“豆腐塊”,體驗了鋤草,學習了油菜脫粒,感受到了團結協作的力量。同時也和很多同學一樣,第一次親密接觸到了馬兒,并結識了棗紅色的駿馬“胖胖”。
馬盤山兩山理論生態農業觀光研學基地以“兩山理論”為主題,設計研發了徒步、種植、養殖、垂釣、射箭、騎馬、制茶、榨油、木工、傳統文化、蒙古生活、戶外拓展等30個研學課程。“這些都是課本上學不到的內容,讓我感覺很新奇。當我坐在馬上,真正動起來的那一刻,我的心頭涌起了自豪感,也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陳梓晗如是說。
平利縣城關第二小學教師黃彩認為,對于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度過的學生們來說,他們很少有機會真正去體驗課本上所描繪的大千世界。在研學旅程中,通過“行走的課堂”,除了能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社會勞動中去,還有助于開拓他們的視野,加深對這個世界的了解。貼近生活的研學內容、活潑新穎的體驗形式,研學實踐教育讓學生們在勞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