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靜 彭玉革 張世虎 王旭
下了平利西高速路口,不過幾分鐘車程,就能到達華清金源航天科技農業研學勞動實踐基地。標志性的航天模型佇立在園中,兩旁的臘梅迎風招展,數座陽光棚一字排開,正在緊張施工擴建的大棚已見雛形。
“這些都是為3月份的研學做準備。屆時育好的航天蔬菜種苗,將移栽到新建的陽光棚和溫棚里面。”2月25日,在實踐基地的廊道上,平利華清金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洋指著在建的大棚為記者介紹。
果蔬林木育苗是基地的“重頭戲”。徐洋所說的移栽種苗,有一部分就是經過航天育種后的種子培育出的果蔬苗。
航天育種,是將農作物種子或試管種苗通過搭乘返回式衛星、神舟飛船、天宮目標飛行器等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無法模擬的環境,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經過航天育種,果蔬具有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特點,而且比普通果蔬營養價值更高。
基地與北京神飛航天應用技術研究院、許昌中航人航天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航天農業種植專家工作站,依托航天育種高科技技術進行規模化種植。
“我們主要是把航天育種的果蔬種子引進之后,進行育苗種植。”徐洋介紹,這些種苗再過幾天就可以移栽。記者在專門的育苗大棚里看到,一部分種苗已經長出嫩芽。
“2019年至今,已經成功育苗種植了太空觀賞大南瓜、吊蔓哈密瓜、航茄7號、航椒系列等100余種優質航天果蔬。”徐洋說,基地百分之六七十的種苗自用,剩下的會以成本價賣給周邊農戶,因為產量高、抗病性好等優點,很受歡迎。
研學勞動實踐是基地另一個“重頭戲”。這個面積達500畝的基地,劃分了多個區域。航天果蔬種植區、農耕文化展覽棚、智能連棟溫室、采摘體驗區、林木種苗培育基地,致力打造一個集勞動實踐、研學旅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實踐基地。
在學生勞動實踐成果展示大棚中,立體架上無土栽培的香菜長得極為旺盛,一旁的多肉和靈芝在茁壯生長。內棚中的航天黑鉆、紅鉆、黃鉆西紅柿也探出嫩綠的幼苗。“這里邊品種太多了,都是教學生培育的,每個都貼有標簽。”順著徐洋指的方向看去,一盆盆小綠植被呵護得枝粗葉綠,上面掛著學生的名字或他們寫的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期待。
大棚外,廊道另一側的幾十畝果樹已修剪好,桃樹、杏樹、李樹……品種齊全,確保每個季節都能接上茬。“3月份可以給樹刷保護漆、植樹,4月份除草,5月份采摘……研學項目是一環套一環的。”徐洋說,研學項目的環環相扣,既能保證學生的勞動成果,也能減少養護的人力物力成本,最終讓孩子們的成果產生價值。
“能一次性接待500名中小學生進行研學勞動實踐教育。”徐洋說,目前,已與50余所大中小院校及幼兒園對接勞動實踐、研學旅行和親子教育活動,年接待學生3萬余人次,基地通過農耕大講堂、專家講授航天育種知識、航天種苗種植體驗、“農場尋寶”等豐富多彩的課程,讓學生體驗到研學和勞動實踐的樂趣。
基地有三四個常駐技術人員負責科普,不僅給學生科普,還會給農戶科普,去年接待一兩批,都是較遠鄉鎮的農民,而周邊的農民可以隨時來看、隨時來學。
徐洋對基地之后的發展規劃明確——“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做好育苗種植,一方面搞好農旅融合科普研學。“目前我們每年育苗300多萬株,與縣上的500萬株育苗任務還有一定距離,后期將繼續加大各方面投入,做好育苗,為當地農民培育更多優質種苗。同時,將優化研學項目,力爭走出去,跟關中、陜北等地對接,相互之間開展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