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來慶琳 通訊員 陳瀟
農產品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型升級,這是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帶給人們舌尖上的切身感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這一重大部署也為安康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為適應消費需求轉型,實現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圍繞農業品牌化關鍵要素,近年來,我市切實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推進綠色生產、引領綠色消費等方面不斷創新實踐,綠色食品從一個概念到一個標志、到一個產品、再到一個產業,帶動全市農業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成為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重要渠道,在助推安康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在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水平上,我市堅持“嚴”字當頭,不斷加強產地環境審核、產品質量檢測和投入品管控,嚴格認證審核和證后監管,確保了綠色食品質量安全。在近幾年農業農村等部門組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中,綠色食品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均達100%,未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
在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上,進一步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產品生產集約化、組織化、規;潭。獲證主體全為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建設與生產管理中,探索出“一個生產基地、一個經營主體、一個特色產業、一套質量標準、一套監管體系、一套追溯系統、一個質量安全品牌”的“七個一”生產管理模式。同時,以綠色食品為代表的優質農產品產業向優勢帶集中,將安康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和標準化生產,獲證主體在生產中堅持“優先采用農業措施、盡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必要時合理使用低風險農藥”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和“土壤健康、化肥減控、合理增施有機肥、補充中微量養分、安全優質、生態綠色”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嚴格控制高毒、高殘留農(獸)藥使用,指導生產者合理、科學使用農(獸)藥,80%的獲證主體優先選擇使用生物農藥,減少了對農產品的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通過綠色食品認證過程,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控制和全程監管落實到生產經營環節,實行“產”與“管”并舉,從生產過程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達到了既“產”得安全,又“產”得優質。
在從嚴規范管理上,不斷健全綠色食品制度和工作體系,認證過程也是實施農業標準化的過程。按照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路線,從“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包裝儲運”等關鍵環節實施全程質量控制,建立了一套特色鮮明、先進實用、科學權威的標準體系。遵循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模式,采取“兩端監測、過程控制、標志許可、證后監管”管理制度,堅持質量審核與證明商標管理相結合,嚴格落實自愿申請、省市受理、環境監測、產品檢測、書面審查與現場審查、專家評審、中心審批、證書頒發等程序,確保認證質量;建立并實施了企業年檢、產品質量抽檢、質量安全預警、產品公告等五項證后監管措施,不斷強化對綠色食品的管理、監督和保護力度。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綠色食品企業總數達到57家、產品總數達到92個,產品包括茶葉、蔬菜、水果、食用菌、糧食及其加工產品等5個大類,基本覆蓋了全市主要大宗農產品及加工食品。認證總面積1246.21公頃,每年為城鄉居民提供綠色優質農產品實物總量2.6萬噸以上,綠色食品已成為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的“生力軍”。
隨著綠色食品產業不斷發展,生態和經濟社會效益也不斷顯現。與普通農產品相比,綠色食品價格平均高出10%至30%,在生態環境優良地區,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已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途徑。面對“十四五”關鍵期,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將突出鄉村振興、質量興農、綠色發展、成果鞏固有效銜接四個“主動融入”,按照農產品供給“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更要保質量”要求,穩步擴大綠色食品產業規模,落實好企業年檢、產品抽檢、風險預警、產品公告等監管制度,不斷健全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著力打造安康綠色食品產業品牌,加力安康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