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俊 李瑩
芒種時節,漢陰縣月河川道沿線的阡陌田野間,綠意勃發,不久前栽種下的水稻苗正茁壯生長。記者腳下這片位于該縣蒲溪鎮的土地,從2023年6月起,有了一個新的標記:陜西安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
6月1日,科技部傳來好消息:陜西安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經材料審查、視頻答辯和現場復核等評估環節,順利通過第九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驗收。歷時三年,創建成功。
什么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成功創建后能為企業、群眾及農業發展帶來什么?帶著這些疑惑,記者于近日走進陜西安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尋找答案。
高質量高標準推進園區建設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什么?市科技局總工程師孟輝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其實就是農業科技創新高地,肩負著以農業科技要素集聚引領示范帶動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使命。”在孟輝看來,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目的就是讓科技賦能傳統農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
“安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科技部2020年批準創建的第九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之一。”漢陰縣委書記劉飛霞告訴記者,園區創建之初,就由市政府成立了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并組建園區管理委員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加快園區核心區建設,漢陰縣人民政府專門成立了漢陰核心區建設領導小組,并制定了核心示范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我市“十四五”規劃、“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等均將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列為重要內容,有效保障了園區建設的有序推進。
園區建設過程中,還充分發揮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園區管理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和漢陰核心建設領導小組的作用,通過工作推進會、聯席會、現場會等途徑,統籌科技、發改、財政和農業農村等部門力量,推動形成協同創新生態體系。
三年來,園區對照創建目標任務,全面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現已建成面積117.78萬畝,其中核心區1.5萬畝、示范區11.28萬畝、輻射區105萬畝,園區綜合產值達65.5億元。
其中,核心區位于漢陰縣月河川道沿線,建成實驗基地1.3萬畝,科技服務及加工配套設施建設用地0.2萬畝,三年新增投資達2.71億元,重點建設創新創業服務、富硒特色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展示銷售、富硒功能農業試驗四大功能區。示范區是根據核心區富硒農產品加工原料需要,圍繞“一主四副”富硒特色產業,共計建成各類農業科技示范園11.28萬畝。輻射區圍繞富硒糧油、富硒茶葉、富硒魔芋,富硒特色果業、道地中藥材,共計建成各類示范基地105萬畝。
目前,園區已形成“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三區聯動發展架構,集農村創新創業、農業成果展示示范、先進成果轉化推廣、高素質農民培訓、產業融合發展等功能于一體。
提供更多創新平臺
對漢陰嘉木田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愛民來說,2022年最大的收獲,就是企業被成功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同行的漢陰縣教體科技局工作人員李娉告訴我們,像嘉木田園公司這樣,在三年創建期間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在漢陰縣一共有8家。
“這對企業形象宣傳、產品研發以及向上爭取資金支持方面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朱愛民說,這幾年,在政府支持下,公司領辦了漢陰縣茶葉研究所,并依靠安康學院技術平臺開展科研創新。最近,他們正在和安康學院合作研發新產品冷泡茶。
“公司產品會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更新換代。冷泡茶就是適應當前年輕人需求而誕生的一項產品,目前產品小樣已經做出來了。”朱愛民說,公司按照“企業+產業合作社+市場開拓”發展模式,引進和推廣了“中黃1號”“陜茶1號”“福鼎大白”等茶樹新品種,建成富硒茶葉試驗基地2000畝,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和產業幫扶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
依托漢陰縣茶葉研究所、茶業專家工作站等平臺,嘉木田園得到了茶葉采摘技術規范、企業發展整體規劃等技術性指導,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很大幫助。
培育創新平臺是發揮創新功能作用的有效載體。據了解,園區先后建成“1園1所4站7中心”,包括核心區管委會、陜西省富有機硒食品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漢陰分中心等,大幅改善了園區創新創業環境。 園區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平臺35個,其中,核心區先后建成了漢陰縣富硒食品中小企業孵化園、漢陰縣主導產業孵化器、 金誠眾創空間、漢陰縣互聯網+田園綜合體農旅星創天地、 漢陰縣獼猴桃產業星創天地等創新創業平臺。
園區核心區內現有各類專家工作站12個,現有副高級以上專家人才30人。2022年,漢陰縣主導產業孵化器被認定為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金誠眾創空間被認定為市級眾創空間,漢陰縣獼猴桃產業星創天地被認定為市級星創天地,安康市有機硒黑豆蛋白開發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認定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類創新平臺的相繼建立,為提升園區科技創業服務能力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同時,圍繞“一主四副”富硒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園區核心區和示范區近3年累計選派“三區”科技人才35人、科技特派員211人,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1.6萬人次,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一個農業科技先行示范區
同樣也是2022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漢陰縣新鑫米業有限公司,最近正忙著與江蘇硒谷科技公司和安康市農科院合作開展低糖大米新產品研發。
“低糖大米更適宜糖尿病、中老年等特殊人群食用,目前我們的研發進度正處于種子培育階段。”公司負責人劉長安告訴記者,在企業發展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過程中,當地政府在政策指導、資金補助、技術培訓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關注。2022年,企業年產大米5萬多噸,產品遠銷蘇州、南京等地。
公司還致力于糧油技術研發和推廣,與園區內紅星米業、金福海油脂等主體牽頭,聯合安康市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院、漢陰縣農業技術推廣站,建成富硒水稻試驗基地5000畝、富硒油菜試驗基地3000畝。
資料顯示,自2002年以來,全國共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300余家,成為以科技要素創新集聚驅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國家級平臺和中堅力量,在促進農業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融合、提高區域農業產業競爭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就業創收增收、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
在安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其示范帶動作用亦有體現。
據了解,三年來園區累計爭取中省市各類科技項目88項,授權專利2868項。園區現有涉農類高新技術企業59個,科技型中小企業259個,農業領域科技創新示范企業6個,科技型“小巨人”企業13個,科技型小微企業126個。截至2022年底,核心區農業良種覆蓋率達到了100%,先進實用技術覆蓋率超過95%,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75%,輻射帶動周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3萬元以上。
通過科技園區創建,提升園區近50家企業優質富硒產品的加工能力,延伸了產業鏈,吸納就業3000余人,拉動周邊地區和相關產業擴大就業2萬人以上,實現農民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園區帶動增收作用顯著。
“下一步,我們將從‘加強政策支持,優化創新生態;依托項目建設,加大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加強科技服務,優化創業環境;聚焦富硒產業,提升數字賦能;加強科技宣傳,營造創新氛圍’六大方面,全方位提升園區發展能力,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吳世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