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譚西 肖兵 王玉梅
7月6日,旬陽市金寨鎮寨河社區,53歲的趙自兵在他的3層“小洋樓”里跑上跑下,忙著做最后的裝修收尾工作。再過20天,這座閑置了近10年的毛坯房,將以全新的“農家樂”身份示人。
“社區治理得越來越好,村民心氣順了、矛盾少了,我們老百姓才能安心搞發展。”10年前,銅錢關鎮人趙自兵看上寨河社區的交通優勢,決心來這里發展農家樂,沒成想房子修好了,卻因環境和民風問題遲遲不敢裝修經營。直到看到社區如今的變化,他才堅信:“機會是真的來了。”
變化從2021年開始。這一年,旬陽市金寨鎮寨河社區開始探索建立開放說事、科學議事、合力干事、民主評事“四位一體”議事協商機制,發動群眾力量全面參與鄉村治理,讓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推動民風持續改善,社區面貌煥然一新,許多過去推不動的工作按下快進鍵。
一個“老典型”的新作為
趙自兵的農家樂位于寨河社區七組,小地名叫“燕子灣”。房子建在公路旁,路兩側的行道樹郁郁蔥蔥,清澈的金河在門前緩緩流淌,一側的荷塘綠意盎然,荷花爭奇斗艷,在一池“碧波”上隨風搖曳。荷塘邊,一處“和美金寨”的標識牌醒目又別致。
和美!如今的金寨鎮的確擔得起這個評價,但三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模樣。“路兩側都是旱廁、豬圈、柴棚,綠化帶被群眾圈起來當成了菜園子,路邊時常堆有雜物,車子通行都困難。”趙自兵回憶。
“社區多次整治,但群眾思想不統一,都盯著眼前利益,互不讓步,工作難以推進。”提及過去,寨河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先位直搖頭。
類似的問題不單出現在“燕子灣”。作為全省道德評議工作的發源地,寨河社區曾是媒體爭先報道的“老典型”。但隨著移民搬遷工作的深入推進,來自金寨鎮廟子埡、郭家灣等9個村以及銅錢關鎮部分村組的居民陸續搬入,外來人口大幅增長,2019年社區外來人口占比達40%。作為一個新型城鎮社區,人口結構復雜,利益主體多元,利益訴求多樣,新的問題隨之涌現。
“過去道德評議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鄰里糾紛和民風民俗上,解決了許多法律管不了、行政不好管的問題。”旬陽市民政局副局長劉明發現,這些年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許多事關項目建設、經濟發展、環境治理的矛盾越發突出。“雖然工作有阻力,但上級有要求,群眾發展的需求也很強烈。”
怎么辦?2021年,寨河社區在傳承道德評議優良基因的基礎上,探索建立開放說事、科學議事、合力干事、民主評事“四位一體”議事協商機制,組建了由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居務監督委員會等5個方面代表任常任理事,“兩代表一委員”、“五老”鄉賢、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等7個方面代表任非常任理事,以及涉事各方利益主體組成的“5+7+X”議事協商理事會,通過開放說事充分收集社情民意、科學議事尋找最優解決方案、合力干事推進議事成果轉化、民主評事總結復盤提升,最終形成推進問題化解、工作落實的治理閉環。
“議事協商的過程也是一個協調溝通、凝聚合力、化解矛盾的過程,基層解決問題的資源非常有限,不確定因素有很多,必須要樹立以群眾為主體的意識,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尊重群眾,讓群眾做主。”劉明總結說。
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
“燕子灣”位于金寨鎮入口處,距離高速路收費站僅5分鐘車程,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良好的蓮藕種植基礎。據該鎮鎮長胡秀斌介紹,早在2019年,鎮上就規劃實施燕子灣農業觀光園項目,想在幫助群眾產業增收的基礎上,徹底改變環境臟亂差問題,但群眾意見不統一,工作阻力大,推進舉步維艱。
2021年“四位一體”議事協商機制出臺后,為摸清群眾訴求和問題根源,該鎮組織“兩委”干部、社區工作者、黨員、網格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等工作力量,深入現場詳細調研、勘察,梳理形成問題清單后發現,關于拆遷和占地賠償的矛盾尤為突出。
之后,他們組織所有利益主體同鎮村干部及相關專家坐到一起,一同協商討論——項目的規劃是啥、要發展什么產業、需要占哪些地、拆多少房、政府能給的支持是什么、建成后效益如何等等,通過作比較、講利害、想對策,最終形成統一方案——所有居民個體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無條件拆除亂搭亂建設施,無償提供公共設施建設用地。“通過議事協商統一思想,大家認識到社區建設是自己的事,所以都選擇了支持。”胡秀斌說。
2022年3月項目正式動工,2022年7月,一個集特色林果、觀光農業、公共停車場、產業路建設以及河堤改造、農業灌溉修復、環境衛生整治等多項內容為一體的農業觀光園項目全面完工。建設過程中,群眾紛紛主動參與雜物棚、垃圾堆等清理拆除工作,在占地拆遷方面,再也沒有人扯皮阻撓。
“完工后組織了專門的點評會,項目完成的質量如何、是否達到預期、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均由群眾說了算。”胡秀斌說,“會上除了點評,大家還就建成后怎么管提出了建議。”
“咱們這個機制,就是讓大家都來擔‘擔子’,最終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定、自己辦。”采訪中,陳先位總結說。“簡言之就是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金寨鎮黨委副書記王定海接過話茬,“但一把鑰匙不可能打開所有的門,我們這個機制非常靈活,不同事情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王定海介紹,在說事層面,群眾可通過說事點、網絡平臺、院場會議等平臺多渠道表達利益訴求。在議事層面,小事可通過面對面微協商方式快議快辦,難事可借助道德、行政、司法力量多方協商解決,對涉及公共利益、普遍反映的重大事項,嚴格按“六步議事”程序尋求“最大公約數”。在干事層面,需要社區組織落實的,通過組織交辦、干部領辦、村鎮聯辦推動協商成果轉化,需要利益主體和群眾落實的,發動黨員、網格長、樓棟長等力量,引導督促群眾共同執行。在評事層面,堅持一事一測評、一季一點評、一年一述評,將議事協商納入社區組織主體責任清單和“兩委”干部履職負面清單管理,將考評結果作為相關干部評先評優重要依據。
然而,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納入議事協商范疇。“這項工作必須在黨的領導下,依法依規開展。”陳先位介紹,圍繞“議什么”“誰來議”“怎么議”,社區出臺了《寨河社區民主議事協商規則》,細化明確“七議七不議”議事協商范圍,確保議事協商合法合規、科學高效。
從“張嘴發牢騷”到“有事好商量”
夕陽西下,寨河社區一組,74歲的王明榮坐在社區廣場的石凳上,一邊和老伙計聊天,一邊悠閑地搖著蒲扇。從大山上搬到社區6年,近3年是他感覺最為稱心的日子。“遇到問題有地兒反映、有人落實,生產生活完全不用操心。”用他自己的話說,如今“啥也不做,啥都不缺”。
去年以來,有兩件事讓王明榮倍感溫暖。一個是對于大家反映的社區活動空間不足問題,鎮村通過多方協商,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將一家機關單位的預留地改建為標準籃球場和5人制足球場;另一個是針對大家反映的紅白喜事隨意占用公共空間擺設酒席、噪音擾民問題,通過組織轄區居民、物業服務單位等開展協商,最終利用小區空閑地建設了專門的紅白喜事館,供社區及周邊群眾無償使用。
與王明榮一樣,如今越來越多的群眾認識到只有“有事好商量”,才能“商量成好事”。
5年前,金寨鎮權口村一組居民集中區,一條長400米的道路需要規劃建設,但部分村民因為占地問題對建設方案不同意,遲遲無法動工。今年1月,該村向寨河社區“取經”,讓各利益主體共同商量決定建設方案,4月份,一條寬3.5米的嶄新道路便全面貫通。“過去項目建設是村上做主,涉及占地、拆遷賠償時,不少人‘獅子大張口’,現在群眾共同商議并參與建設,最大限度保障每個人的利益,大家反而積極支持甚至主動放棄賠償。”權口村黨支部書記楊玉強說。
“老百姓有時就是一口氣不得順,只有讓他們看到自己的主張、利益被尊重、被重視,對咱們信任了、支持了,各項工作才好推進。”陳先位說,近兩年來,隨著群眾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寨河社區順利推進轄區村莊環境衛生“四清”整治,引進建成了百畝特色農業觀光園,實施了社區農貿市場、休閑廣場、老年人照護中心等一批民生項目。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穩中有升,達13700元。
對于議事協商機制發揮的作用,金寨鎮黨委書記任興斌深有感觸:“以‘說’疏導民意,以‘議’匯集民智,以‘干’維護民利,以‘評’凝聚民心,不僅構建了保障基層群眾民主權利、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完整鏈條,還壯大了基層治理人員隊伍,凝聚了治理合力,極大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2021年以來,寨河社區累計收集群眾“說事”110余件,解決辦理群眾“身邊小事”70余件,協商化解矛盾糾紛32件,社區2022年平安建設滿意度達99%,近三年來沒有發生一起越級訪和治安及刑事案件。
“現在社區民風越來越好,‘張嘴發牢騷’越來越少,‘遇事能商量’‘有事好商量’成為常態。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出遠門都不用鎖門!”寨河社區二組說事員張春杰說,這些變化讓她這個來自河南周口的外地媳婦感到十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