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俊 王旭 通訊員 郎海俠
仲夏暑盛,萬物并秀之際,秦楚邊城傳來捷報——白河縣在2022年度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中獲綜合評價優秀等次,并獲得獎勵資金500萬元。
據悉,在全省115個實施了考核評估的縣(市、區)及新區(開發區)中,僅8個縣(市、區)及新區(開發區)同時獲得優秀等次和資金獎勵。
榮譽背后正是白河縣扎實推進鞏固銜接工作的不懈努力。2022年以來,白河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緊盯“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工作主線,堅持抓統籌強保障、抓監測防返貧、抓三業穩增收、抓銜接重落實、抓項目促發展,有效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盤棋統籌 一條心推進
如果說脫貧攻堅是攻城拔寨的攻堅戰,鄉村振興就是持之以恒的持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首先需要抓住工作機制銜接這個關鍵環節。
“工作對象由脫貧攻堅時的貧困人口轉向全體農民,并需要在此基礎上對有返貧風險的對象進行監測。工作對象的擴大、精準度的再聚焦,都對現有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白河縣分管鞏固銜接工作的副縣長張林沖說。
一方面,白河縣壓實主體責任,成立縣委書記、縣長分別任組長和第一組長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領導小組,下設產業振興等11個專項工作組,抽調22名干部充實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力量。印發《關于強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機制的通知》固化責任,并嚴格落實“三級書記”抓鞏固脫貧成果、抓鄉村振興。
另一方面,在總結運用脫貧攻堅經驗做法的基礎上,按照“三個轉向”要求,同步調試體系,打造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優化升級版——“3+5”工作機制。
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兩方面任務,細化為3個專項版塊和5大振興版塊,相應成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蘇陜協作、搬遷后扶和生活富裕,財政銜接資金績效3個工作專班以及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5個工作小組,由縣鞏固銜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8個單位牽頭負責。
不是簡單改頭換面、部門組合,而是在原有機制的基礎上實現力量的再匯聚、任務的再精準。
原本相互交叉的工作模糊區更明確。“比如人才振興這一塊,由縣人社局負責,不存在職責交叉情況。”白河縣鞏固銜接辦主任、鄉村振興局局長文永超說,同時也改變了以往由縣鞏固銜接辦一個單位集中協調的局面,形成“一家統籌、八家牽頭、分級落實、協同推進”的新模式。
各牽頭部門有相應的話語權和問責權也是新機制的重要特點。“牽頭部門之前只負責接收落實工作,現在對所負責的成員單位,擁有劃權責、定標準、配資金、審項目、強考核的權利,進一步保證了工作實效和成效。”文永超說。
新機制實行后,各牽頭部門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提升,紛紛聚焦各自領域,找準合適發力點。
2022年,白河縣委組織部為加快推進組織振興探索的黨支部領辦“金融超市”,有效破解群眾發展產業貸款難問題;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負責生態振興后,結合實際及時梳理20項重點任務,分解落實給11個鎮和22個責任部門;縣人社局牽頭負責人才振興后,創新開展“四百工程”,協同發展壯大“勞務經濟”和“歸雁經濟”……
工作責任的進一步壓實、工作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工作活力的進一步激發,都為白河縣鞏固銜接工作結碩果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今年6月底,全縣累計識別認定監測對象2331戶7616人,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動態風險消除1407戶4849人,進一步筑牢了防返貧底線。投入銜接資金2.17億元,落實項目202個,實施危房改造209戶,投入資金410萬元用于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全面落實農村低保、臨時救助、殘疾人補貼等低收入群體幫扶措施,“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2022年,白河縣代表省市先后接受了國家財政績效評價考核、國家和全省第三方評估三場“大考”,工作成效得到考核評估組的充分肯定。
全力穩就業 多方促增收
雖然還沒到木瓜成熟時節,但走進中廠鎮石梯村的紫熙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加工車間,淡淡的果香迎面撲來,工人們正在忙著加工木瓜白酒、木瓜黃酒等各類產品。到中秋前后,木瓜集中成熟,屆時原材料加工的大場面將會讓整個車間浸透在濃郁的木瓜香中。
“目前,木瓜月餅已經研發出來了,正在選定口味,預計今年中秋節可以上市。”紫熙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雷銀禮自豪地說。
作為白河縣木瓜產業的領軍企業,該公司深度挖掘“木瓜+”的新花樣,研發木瓜飲料、木瓜果脯、木瓜餅干、木瓜果絲等各式各樣的產品,同時在園區養雞,套種魔芋、茶葉,實現木瓜產業與其他種養殖產業的有效融合。目前,該公司通過勞務用工、優先收購村民的木瓜等多種途徑,帶動周邊100余戶群眾增收。
產業連著就業,穩定產業是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撐。2022年,白河全縣木瓜種植面積已達到14.2萬畝,擁有加工龍頭企業8家,帶動517戶1903人,增收166萬元、戶均增收3200元,其中脫貧戶504戶1307人,增收120萬元、戶均增收2374元。
“光木瓜產業就能給群眾帶來5項收入。”該縣木瓜產業辦公室主任商國楚扳著指頭一項項列,“首先果子能賣錢,其次農戶到園區企業務工還能掙一筆,再次不少農戶自釀木瓜酒也能賺錢,另外木瓜樹可以用來做景觀樹或盆栽。最后,后期發展觀光旅游,游客的到來還能給農戶帶來額外收入。”
頂層設計保障到位的同時,白河縣也聚焦鄉村振興的關鍵點——在群眾就業增收上持續發力。除木瓜產業外,白河縣以“八大產業鏈”“八大產業園”為重點,培育新型市場經營主體980家,建成特色產業基地35萬畝,大力推動黃姜、茶葉等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在抓好特色產業促增收的同時,白河縣將“四百工程”作為脫貧群眾穩就業促增收的重要抓手,通過成立百家勞務公司、壯大百家社區工廠、開展百場技能培訓、回引百名創業能人,實現群眾就業有出路、增收有門路。
現在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孫梅表示很滿足,由于吃苦耐勞、細心負責,她在益成服飾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從一線工人干到組長,今年7月份自己貸款在縣城買了一套精裝修的二手房。“每月不算全勤獎等各類獎補,到手工資5000多元。”
“我們經常招工,能招工說明有訂單、生意好。這幾年光我經手的工人,來來去去都得上千人了。”益成服飾有限公司行政管理負責人陳學梅說,最近因為要在8月份完成3000多件棉服的訂單,又招了十幾個人。
僅2022年,白河縣在122個村(社區)成立勞務幫扶公司,推送發布就業崗位1.2萬余個,組織群眾參加線上線下招聘會19場次,續聘生態護林員1446人,全縣3100多個公益崗總體穩定;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6.3萬余人,其中脫貧勞動力3.1萬余人;累計發展新社區工廠144家,帶動就業4700余人;開展足部修護師、電工、月嫂家政等各類技能培訓83場2500余人,培訓后就業率達到51%。先后有外出人員76人返鄉創業。
鄉村有看頭 農戶有賺頭
從茅坪鎮政府到田灣村,村道隨著南岔河一同蜿蜒,沿途隨處可見小菜園、小藕園、小果園和干凈整潔的院落,俯仰之間皆是景。
剛到周芳蘭家時,她正在打撈小池塘里的漂浮物。一旁緊挨的小藕園中,荷葉片片相接,荷花見縫冒出頭。另一邊,0.6畝的小菜園里也是綠意盎然,地里種了不少紅薯、辣椒、豇豆、茄子。
再往外圍延伸,20多畝茶園郁郁蔥蔥。“等兒子回來后,把屋內重新粉刷,配好桌椅餐具,做小餐飲。”57歲的周芳蘭指了指外面的小菜園說,“菜什么都是現成的,天然無公害,重要的是不愁客源,每年春秋兩季,每天都有200多名學生來研學。”
今年3月份,在村庭院經濟產前規劃指導服務團統一規劃下,周芳蘭對自家庭院進行改造,拆除門前臟亂的豬圈,搭了葡萄架、建了涼亭。根據家庭承受能力,養殖生豬2頭,管護茶園7畝,種植蓮藕0.1畝、蔬菜0.6畝、玉米1.5畝、大豆1.2畝。
“我們還和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簽訂了訂單合同,土特產經村上驗收合格后在網絡超市售賣,預計年底收益可達到1.2萬元。”周芳蘭指了指距離家門不足50米的二維碼展示牌。
“葉啟彩,土雞;李延青,紅薯干、竹筍干;馬良強,蜂蜜……”展示牌上有19個碼,其中18個碼是為庭院經濟大戶量身定制的二維碼,每個下面清楚地標注著農戶姓名和現有土特產,游客通過微信掃碼可以看到土特產的照片以及賣家的聯系方式、導航,電話聯系就可以購買。還剩一個是村集體經濟旗下的服務碼,里面有村“兩委”主要干部的聯系方式,主要是給準備買東西的人提供畜禽宰殺、同城配送、尋找貨源、質量維護等服務,最大限度滿足買家需求,促成交易達成。
今年年初,“庭院經濟”作為盤活農村閑置資源、促進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亮相。白河縣緊跟步伐,將其作為鼓勵群眾自力更生、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的重要方式,結合和美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引導村民從實際出發,合理利用院落等閑置資源,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路子,形成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商則商的多種類型“庭院經濟”。
現在,白河縣已經有不少庭院“方寸地”變增收“致富園”的鮮活例子。倉上鎮石關村村民李正梅響應村上號召,發展“庭院經濟”,在家里開了個農家樂,平時種地,來客了就接待,隔三岔五就有游客來山上品嘗她做的農家菜;構朳鎮在庭前院后下足功夫,采取“黨建+庭院經濟”模式,強化支部引領,動員鎮內鄉賢能人發揮自身力量,帶頭利用房前屋后閑置土地,植樹綠化,種農家菜,共同發展“庭院經濟”……
能產能銷、鄉村有看頭、農戶有賺頭,已經成為整個白河縣發展“庭院經濟”的生動表達,廣大農戶在“看頭”和“賺頭”中既能增收致富,又能享受身邊的生態美景,好一幅和美鄉村的幸福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