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秦小娟 張平 李彬
資產布局調整優化,企業制度不斷完善,經營機制更加健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高質量完成,成功組建漢陰發投集團和鄉村振興集團。
國企資產總額突破50億元,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繳納稅費4000余萬元……
一點點改變折射出漢陰國企的突圍,一組組數據展現著漢陰國企顯著成效。
近年來,漢陰縣國企改革突出主業,完善治理,加快提升“國企保建設”能力,全力推進國企改革走深走實、高質量落實落地,逐步探索出一條縣屬國企發展壯大成功之路,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國企力量。
夯實基礎添動力
走進漢陰縣人民體育場,嶄新的跑道、綠油油的足球場場地映入眼簾,城關一小的小朋友們正在這里出操、玩耍。
據了解,為解決漢陰縣老體育場設施陳舊、老城區停車難、縣城無單建式人防工程的問題,2021年漢陰縣啟動實施老體育場地下人防停車庫項目,該項目由縣屬國企縣投融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目前地上工程已投入使用。
老體育場改造項目只是國企實施的項目之一。漢陰縣屬國有企業主動適應彌補市場配置資源短板,目前已初步形成園區產業、鄉村振興、文旅交通、數字經濟、城市管理、新型能源6大業務板塊,縣屬國企逐漸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該縣先后出臺《漢陰縣國有企業資產監督管理辦法》《漢陰縣縣屬國有企業重大事項監管暫行辦法》和《漢陰縣縣屬國有企業員工管理辦法(試行)》等18個管理制度,理清監管職責,夯實監管責任,全縣國資監管實現了從扁平化管理到垂直化管理,從頂層設計上逐步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通過打通機制“堵點”,漢陰縣暢通了國企負責人選用渠道,為11戶一、二級企業配齊董事50名、監事48名,先后選派13名科級領導、3名非科級人員到國有企業任職,為2戶企業探索配備了2名職業經理,加快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
混合資本激活力
該縣充分發揮“國”“民”資源各自優勢,加大“國”“民”聯姻力度,將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主攻方向,積極引導監管企業通過對外投資、股權收購等方式與民營資本合作。
漢陰縣農村供水公司入股成立陜西豐水源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實現當年入股當年分紅,有力地彌補了供水公司盈利弱的不足。漢文投公司建設的美食體驗中心、生態富硒糧油展銷中心、文投數字影城等文化產業項目成功建成并投入運營。月河工業園區公司與平利電機制造公司合作成立陜西銀牛智能生物干燥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智能化生物干燥設備生產項目,擴充了該縣智能制造產業鏈,引導傳統產業積極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轉變。
同時,該縣推動縣屬國企與高校深度融合,成立漢陰縣社會治理智能科技公司,建立“321”社會治理大數據庫,廣泛運用于政務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社會治理、應急處置和鄉村振興等領域。
今年8月,縣發投集團與陜煤集團共同出資成立漢陰縣新能綠碳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森林改培、林下經濟、綠色康養、碳匯開發等關聯產業的運營管理工作。
“公司的成功組建標志著我縣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正式落地開工,也是我們積極踐行‘兩山’理論,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謀劃全縣林業發展的重要探索。”漢陰縣財政局局長李鵬說。
創新探索促動力
今年8月21日,漢陰縣雙漢實業有限公司首次分紅大會在雙河口鎮三柳村田園綜合體舉行,向該鎮8個村的村民分別進行了入股分紅和農產品銷售分紅17.66萬元,成為全縣“國企帶鎮村”改革創新工作的又一成功實踐。
據了解,為全力破解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難、產業發展要素保障難、聯農帶農增收難、扶貧資產保值增值難等共性問題,漢陰縣創新探索“1433”國企帶鎮村模式,在全縣各鎮成立國有控股鎮辦、村辦企業,實現國企帶鎮村全覆蓋。
充分發揮國企資金、人才、營銷、管理等各方面優勢,著力盤活鄉村資源,提升資金資產運營效益。在抓發展、上項目、促招商、建設施和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等方面支持引導國有公司充分參與,構建企地融合、共贏的良好發展態勢。漩渦鎮的帳篷營地、鳳堰民宿,雙河口鎮的三柳田園綜合體項目等成為國企帶鎮村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樣板,實現了助推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群眾穩定增收、推動鄉村振興多贏目標。
扎實開展黨建覆蓋“清零”行動,通過選派黨建指導員、發展黨員、選配黨員領導成員、招聘黨員職工等方式,全面完成國有企業黨組織建設“清零”任務,成功組建發投集團黨委,支部書記、董事長全面實現“一肩挑”,國有企業黨組織建設和黨的工作實現了兩個100%覆蓋。
“改革無止境,揚帆正當時。面對新一輪國企改革,漢陰縣將繼續扛起高質量發展大旗,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堅定不移推動國有資本、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為聚力建設錦繡漢陰貢獻國企力量。”漢陰縣主抓國企改革的常務副縣長吳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