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丕 郭颯
初冬的暖陽驅走了山里的寒氣,李如寧安靜地坐在家門口曬著太陽。
“氣色不錯啊!”平利縣大貴鎮后灣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孝成來到李如寧家門前,李如寧起身招呼,王孝成忙說:“你快坐著,不招呼哦!”
李如寧是大貴鎮后灣村七組人。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這個好不容易過上安穩生活的家庭又陷入了危機。王孝成告訴記者,李如寧手術共花費了22萬余元,農村合作醫療報銷了12萬元左右,后續還要長期服藥、進行二次手術。
鑒于她家里的情況,存在一定的返貧風險,村委會通過研判,按程序將她一家納入“三類戶”進行監測,并根據《平利縣防止因病返貧專項救助辦法》救助了4萬余元。“家里本來就在裝修房子,花了不少錢,我這一病又給家里添負擔了。”李如寧說,“多虧了政府,不僅給我們宣傳政策,還幫忙跑路填資料。”
這不僅是平利縣防止返貧的一個典型案例,也是近年來該縣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動態監測幫扶工作的一個創新所在。
筑牢屏障 幸福生活有底氣
按照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機制,截至2022年3月,平利縣累計納入監測對象1542戶,其中因病納入680戶,因病納入監測占比44.1%。為有效消除因病返貧致貧風險,2022年4月21日,平利縣創新出臺了《平利縣防止因病返貧專項救助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由縣財政整合300萬元資金,設立救助資金專門賬戶,為納入監測幫扶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即“三類戶”)在突發疾病自付費用較高時按比例實施救助,每個人年度專項救助上限為6萬元,每個家庭專項救助上限為10萬元,建立起防止返貧的屏障。脫貧戶、一般農戶符合救助條件的,應先按照程序納入“三類戶”后實施救助。
和李如寧一樣,家住平利縣城關鎮響當河村的劉某于2021年檢查出患有再生障礙貧血,輾轉在安康市中心醫院、西安市交大二附院住院治療,累計花費40.8萬元,除了醫保報銷和民政救助24.7萬元以外,通過《辦法》還申請了6萬元專項救助資金。“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劉某在談及收到大病專項救助資金時,依然難掩內心的激動,感動之情溢于言表。
“專項救助按照‘農戶申請、鎮村審核、專項核查、縣級審定、資金兌付’的程序實施。” 平利縣鞏固銜接辦副主任吳軍說,所有救助對象必須經過縣級和鎮村兩次公示,縣鄉村振興局定期向社會公開資金運行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平利縣為122戶患大病對象已落實救助資金183萬元。
創新機制 貼心服務群眾贊
“為進一步明確防返貧人口監測重點,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我們創新提出‘紅、橙、黃、綠’防返貧四色標識動態監測舉措。”大貴鎮黨委副書記龍飛說。
在大貴鎮儒林堡村村委會,掛在墻上的防返貧“四色”標識動態監測示意圖格外醒目。圖上有紅、橙、黃、綠 4 種顏色,分為紅色貼心戶、橙色關心戶、黃色連心戶、綠色放心戶,大貴鎮以村為單位,以組為網格,將所有農戶按照居住小組劃分網格聯系,結合網格化管理,落實網格員排查監測工作責任,分片分組包抓到戶,每月更新一次四色標識示意圖,通過此圖,全村村民的情況一目了然。
防止因病返貧致貧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的“硬骨頭”,為提升防返貧“四色”標識動態監測精準度,在農戶主動申請、干部上門走訪排查的基礎上,平利縣醫療保險經辦中心定期開展農戶住院信息篩查,對自費費用達到一萬元以上及時向鄉村振興部門和相關鎮村反饋預警。
汪宣軍是儒林堡村的脫貧戶,作為家中頂梁柱的他,在外務工時意外從樹上墜落,導致腰椎粉碎性骨折,高額的醫療費一下子讓整個家庭陷入困境。儒林堡村村委會干部在接到縣醫保中心的反饋后,及時入戶核實,決定把汪宣軍納入“四色”中的紅色標識框內,成為重點監測戶。“合療報銷以后,干部又主動找到我,該申請的政策都給我申請了,能享受的政策也都享受到了。不僅是政策好,干部服務也是貼心到位!”汪宣軍說。住院期間,汪宣軍共花費100600元,出院后農村合作醫療報銷了54000多元,此外還享受了各項救助幫扶政策,算下來自己僅需負擔1萬多元。
平利縣防返貧“四色”標識動態監測受到央視關注,在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進行了深度報道。
精準施策 不讓一個人掉隊
既要“授之以魚”幫助監測對象渡過眼前難關,更要“授之以漁”幫他們過上長期安穩的生活,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人。
除了給予直接救助之外,鎮村按照“四色”標識動態監測的要求,為納入監測的人“量身定制”幫扶計劃。
汪宣軍受傷以后無法外出務工,村上不僅給他提供了5萬元發展產業小額貼息貸款,還幫助他辦釀酒作坊,養豬、養牛。如今,汪宣軍家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有盼頭。
因為患病后勞動力減弱,李如寧被安排在后灣村的公益崗,“群眾有了困難就更應該為他們提供幫扶,這個崗位相對輕松,主要是做好家門前道路的清掃,李如寧目前和她母親一起負責這項工作,每個月也能保證有一定的收入。”王孝成說。
“我們堅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的重要前提和堅實基礎,按照‘有技能的送出去、有能力的帶起來、無勞力的兜起來’幫扶思路,堅持瞄準風險、對癥下藥,落實‘因人因戶、綜合施策’幫扶措施,及早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平利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張華說,“對有勞動力、有產業就業發展能力和需求的監測對象、脫貧人口,落實產業就業幫扶,通過開發式幫扶措施,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據統計,目前平利縣監測對象中,享受產業就業幫扶措施1263戶、公益性崗位等開發式幫扶措施260戶、兜底幫扶1170戶;已累計消除風險1043戶3199人,持續幫扶672戶1908人,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