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通訊員 袁小龍 胡楊陽
戲腔悅耳,余音繞梁。每日一大早,在漢調二黃研究院的排練室,演員們便會齊刷刷來到這里,唱念做打、水袖飛舞,婉轉的戲腔似有穿透空間的力量,漢劇演員們此起彼伏的吟唱聲在耳畔回響,給人帶來心靈的慰藉。
從最初的安康漢劇團到如今的漢調二黃研究院,從最初民間藝人的自娛自樂到如今專業化的演繹隊伍,有著“京劇祖山”之稱的漢調二黃,發端于梨園法曲,融合皮黃腔調,從明清至如今,漢調二黃跨越歷史的塵煙,走過時間的長河,在安康兒女的風骨柔情中被孕育成一張亮眼的“非遺名片”,秦音楚韻就這樣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不斷得到傳承發揚,像火種燎原,任氣韻綿長、抒情曲意在漢水之畔不斷賡續綿延,煥發新的生機與榮光。
守正創新,文藝繁花結碩果
回顧漢調二黃的發展史,其吸納山歌、民歌、小調,融合昆區、吹腔、高拔子的獨特韻律集百家之所長,自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成立后,數千本傳承下來的漢調二黃曲目經過今人的重新演繹,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漢調二黃創新發展的步子邁得更大。歷數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近年來所獲得的殊榮,《板橋軼事》參加了第一屆陜西省藝術節獲演出銅獎;《馬大怪傳奇》參演第二屆陜西省藝術節獲演出金獎,第二屆中國戲劇節獲優秀演出獎;《枇杷村里鎮長哥》參演第三屆陜西省藝術節獲優秀劇目獎;《趙成賣身》參演第四屆陜西省藝術節獲優秀劇目獎;《大破天門陣》參演第六屆陜西省藝術節獲優秀劇目獎;《蓮花碑》《五女拜壽》參演第七屆陜西省藝術節獲得優秀劇目獎、優秀演出獎;《蓮花碑》參演第十四屆中國戲劇節、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獲優秀劇目展演獎。
《激戰牛蹄嶺》匯演
年輪斗轉星移,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未曾因過去的榮譽而止步,依靠傳承創新,每年都會排演老戲本,創作新曲目,膾炙人口的本戲、折子戲等戲曲類目不斷刷新著安康人的必看榜單。特別是今年,由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原創的大型戲曲舞臺劇《激戰牛蹄嶺》,首場演出便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矚目和聲聲贊譽。這部歷時兩年精心打磨創作的劇目,是安康首次運用聲光電、煙幕、氣彈等特效展現的舞臺劇,不僅是2022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同時也參評了第十屆陜西省藝術節“文華獎”,獲得優秀舞美獎。劇中角色設計保留了漢劇打戲的精彩,還融入了現代科技的創新,效果震撼,讓人眼前一亮。同時,該劇大膽嘗試,保持高水準原創詞曲,將安康漢調二黃唱腔、配樂與現代音樂、朗誦、手風琴等元素完美融合,營造了戰地上革命先輩的血色浪漫。
自8月底正式與觀眾會面后,《激戰牛蹄嶺》便開啟了接連匯演之路,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的“五進”宣傳讓全年齡層的群體都能感受到這部大型紅色革命歷史題材漢調二黃大戲的魅力,感人的故事、精彩的表演,傳統漢調二黃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的演出,似是帶領觀眾再次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真切體會到革命先烈們經歷的苦難歲月,以及為了革命勝利承受的生離死別。
在弘揚傳承漢調二黃的路上,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從未停下前行的步伐,一場場惠民演出活動,一次次向觀眾的傳播靠近,無疑是將漢調二黃這項非遺文化以生動形態加以詮釋,有效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弘揚和戲劇藝術的繁榮發展。
服務群眾,文化盛宴潤民心
在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全院上下始終秉持“弘揚傳統文化,堅持守正創新”的工作理念。一出出好戲、一個個細節……演職人員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信念嚴于律己、勤學苦練,不斷提升演繹水平,為漢調二黃的發揚光大貢獻青春與汗水。
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深知,文化的核心是活力,只有促進人民共賞,才能保障人民共享。為此,從今年年初以來,層出不窮的演出活動便接二連三地開展。春節期間,漢濱區第二十五屆春節優秀民間文藝展演暨第十五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等系列文化活動在中心城區金州廣場精彩上演,此次系列文化活動中,由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出演的戲曲舞蹈《粉墨春秋》、獨唱《喜事登門》、舞蹈《漢濱茶飄香》、小品《社區故事》、八岔戲、舞蹈《勇立潮頭》以及漢調二黃唱段等節目于正月十五當天精彩亮相,一江兩岸響起的戲曲聲調,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3月1日,五。ê薄⒏=、湖南、陜西、廣東)漢劇藝術院團聯合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下簡稱“世界非遺”)研討會在梅州召開。研討會上,五省漢劇院團代表發言交流,為漢劇申報“世界非遺”建言獻策,并達成工作共識(梅州共識),將以“中國漢劇”為申報名稱,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作為發起單位,五省(湖北、福建、湖南、陜西、廣東)漢劇代表性院團為申報主體,以湖北省武漢漢劇院為牽頭單位,合力開展相關申報工作。
“五一”期間,漢濱區集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旅游推介活動,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響應號召,線上線下同向發力,精心策劃推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演出,在吾悅廣場、西城閣、漢城國際商業步行街、東關美食街等地輪番上演,有效提升了漢調二黃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五一”期間開展演出活動
6月23日至24日晚,西城坊內以“毛玩‘萌’想成真 端午幸福安康”為主題的第23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一江兩岸”文化惠民系列演出精彩上演。由漢調二黃研究院承擔的漢調二黃行進表演讓游客們零距離感受到了國家級非遺文化的魅力。活動現場,《茉莉花》《賽馬》《春臨漢水》等樂曲輪番上演,耳熟能詳的曲目讓觀眾們掌聲不斷,傳統戲曲中演員們展示的唱念做打翻、舞蹈、水袖等精彩絕活令觀眾連連贊嘆稱奇,除此之外,還為游客們近距離展示了戲曲服飾和非遺飾品,沉浸式的文化盛宴,讓游客切實感受到了戲曲藝術帶來的魅力,讓傳統文化以更新穎、更親民的形象植入人心。
在江畔、在廣場、在鄉村、在社區、在校園、在景點……演員們的身影從未缺席,漢調二黃的魅力不斷得到釋放。“堅守人民立場,演繹時代大戲”的舞臺上,漢調二黃的傳承因子以生生不息的形態,在這片沃土上開出滿枝繁花,結出豐盈碩果。
賡續文脈,非遺名片煥新彩
緊跟時代、緊貼人民,服務大局、開拓創新。圍繞漢劇發展、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文化交流、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今年以來,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充分發揮文藝單位的職能效用,先后多次跟隨市、區相關部門赴省內外開展招商引資、旅游推介演出活動,全年各類演出達到120余場次。
同時加大精品劇目的創排工作,大型紅色革命歷史題材漢調二黃劇目《激戰牛蹄嶺》順利入選第十屆陜西省藝術節參評劇目,獲得文華優秀舞美獎,到年底完成項目規定演出場次并結項驗收。完成新創作漢調二黃歌舞《盛世中華》《今夕何夕》《漢江上傳唱著漢調二黃》《魅力安康》的創作排演,并在2023年安康春晚、安康龍舟節開幕式及夜場晚會上演。復排漢調二黃傳統戲《法門寺》已完成內部彩排;復排八岔折子戲《蘭橋擔水》《陳姑趕潘》并已上演。完成瀕危劇種演出60場次,已結項驗收。完成戲曲進鄉村演出13場次;完成五一、端午期間文旅惠民演出和夜間巡游任務;戲曲進校園在江北小學、恒大小學、濱江小學、紅星小學共計開展120課時。
李漁戲劇節匯演活動《三哭殿》
4月代表漢濱區委、區政府赴西安市雁塔區參加春來早春茶開園推介活動;代表瀛湖鎮、流水鎮、雙龍鎮在西安開展為期一周的推介活動。6月2日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6月6日赴浙江省金華市參加李漁戲劇節匯演活動。9月4日赴江蘇省常州市和西安市參加旅游推介活動。復排漢調二黃傳統劇目《龍鳳呈祥》完成五省匯演啟動儀式演出任務,并配合協助兄弟院團赴安康演出的各項業務工作。以漢濱區茶文化創作的漢調二黃舞臺劇《茶為媒》劇本一稿已經創作完成。漢調二黃舞臺劇《陜南抗日第一軍》入選陜西省舞臺藝術重點選題目錄。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按照下一步的規劃,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將持續推動(漢劇)漢調二黃申報世界非遺工作,加強漢調二黃傳統戲的傳承,甄選經典劇目復排,并搬上舞臺,積極配合跟進漢調二黃立法工作順利實施,做好“戲曲進鄉村”“瀕危劇種”項目的申報,完成漢調二黃現代戲《茶為媒》的創作、排演工作。秉持“弘揚傳統文化、堅持守正創新”精神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讓更多的觀眾了解漢調二黃,熱愛漢調二黃,把安康地方文化瑰寶傳承好、保護好、發展好,以堅實的文化供給,堅定安康地方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