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俊 趙漪湉
一支支活躍一線的志愿隊伍,一次次如沐春風的暖心服務,一樁樁滋潤心田的惠民實事……嵐皋各級黨組織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環境和諧安寧、居民怡然自樂,這樣的幸福光景正在逐漸遍布于嵐皋各地。
近年來,嵐皋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把黨支部作為基層治理的“主心骨”,把黨員作為基層治理的“主力軍”,積極創新理念方法,整合人才資源技術,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樹立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嵐皋樣板”,努力爭當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創新的縣域典范。
“三張清單”填補居民“幸福賬單”
天氣晴好,在城關鎮號房灣社區龍安佳苑小區的家風小廣場上,居民正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話家常,有牽著孩子悠閑踱步的老人,也有居民正在社區新安裝的健身器材上鍛煉。
“我是2019年從四季鎮搬到龍安佳苑小區的,我和我老伴感覺住在這里挺舒服,免費理發、家政服務和一些愛心行動確實沒話說。”正在鍛煉的小區居民張學進說。張學進已經65歲,和老伴、孫子3人一起生活,雖然是易地搬遷的外來戶,可因為有一群時常關心慰問的溫暖好鄰居,他的生活融入很順利。
廣受居民好評的健身器材,就是社區實施“項目清單”“需求清單”“資源清單”三單機制的成果之一。
嵐皋縣緊扣社區治理涉及面廣、服務人口多,社區黨組織職權有限、協調能力不足的矛盾,協同95個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與7個社區實施三單機制,推動人力、物力、統籌力向社區集中,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2023年伊始,號房灣社區聯合15個駐區單位,根據社區實際羅列需求清單19條,駐區單位根據可供社區使用的場地、人力、物資等資源列出技能培訓、志愿服務、政策宣講等10余項;通過共駐共建聯席會議商討,制定項目清單,逐條推進落實。同時按照“社區吹哨、黨員報到”要求,轄區282名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備案,完成認領項目清單的同時,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在制定需求清單之前,社區充分利用拉家常、議事會、上門溝通等工作機制,充分征詢民聲民意,參考居民意見,合力破解小區改造難題。
在居民陳復玲提出小區健身不方便這一需求后,縣住建局認領了這一“小心愿”,投資3萬余元為小區裝好了健身器材。除此之外,花圃加裝護欄、延長晾曬桿、建立“家長學校”等清單上的項目也正在逐一落實完善。
號房灣社區常住人口12500余人,其中老年人口比例較大。針對社區留守老人兒童多、家政服務難、文化活動少等問題,社區志愿服務站全力以赴給居民們提供就近就便的“一攬子”服務:每月免費理發、打掃衛生、洗衣做飯、文藝演出……
面對社區內很多孩子父母外出務工,家庭教育欠缺,需要加以引導的情況,“家長學校”志愿老師會定期上門走訪,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學習狀況和心理健康等情況,便于針對性地開展幫扶。
各支志愿服務隊把關心落在細微行動處,贏得了居民們的聲聲贊許。“我們的愿望能實現,想法受尊重,我們住得更舒服,也很幸福。”居民鄭運宏笑著說。
“頭雁競飛”帶領村民“群雁齊飛”
臂挽蓬萊島、面朝嵐河水,青山綠水間的佐龍鎮馬宗村屋舍儼然、村落毗連。湖水繞山三面成島,島在湖中,一座懸掛著三色風車的觀景吊橋貫穿湖面,微風拂過,呼啦輕響。
漫步馬宗村道中,精心打造的景觀小品別具一格,復古小賣部、農耕文化博古墻、桂花音樂廣場等打卡點令人目不暇接。來到民宿金馬閣,只見一棵古銀杏金黃滿樹,與改造后黑瓦黃墻的鄉間小院相映成趣。
據民宿負責人王忠介紹,這是他經村黨支部牽線,接手改造的一處閑置老院子,將其打造成了600多平方米的田園風格農家樂。自2023年5月份開始營業后,每逢周末能接待60至80位游客,下一步他還有繼續擴大經營規模的想法。
馬宗村按照“后院變庭院、民居變民宿、村莊變景點”的思路,新建民宿、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等,采取原址提升改造的方式,打造鄉村建設樣板區。民宿不遠處,挖掘機、推土機等工程機械轟鳴作響,目前項目房屋改造進度達到80%,后續建設預計5年內完成。
馬宗村是移民村,一開始村民們都有各自的想法,不愿意參與到蓬萊島旅游景區建設中來,發展難以形成合力。為有效整合村集體資源,該村按照“閑置土地流轉到村,由村集體統一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再托管”思路,帶動村民齊力參與。
“剛開始確實遇到了困難,我們發動黨支部素質較高的黨員為村民宣傳政策,帶頭承包民宿,最終村民看到村里發生的巨大改變,觀念也得到轉變,現在參與積極性也很高。”馬宗村村支書張澤伍說。
村黨支部還充分發揮樞紐作用,為項目建設施工隊牽線搭橋介紹工人,讓村民到施工隊就近務工,把工作崗位送到了村民家中,務工村民實現人均年增收3至4萬元。
支部帶頭、黨員就會緊跟,見到了實惠、老百姓才會買賬。嵐皋鼓勵村“兩委”成員以創新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發展模式為突破口,立足本地經濟基礎、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等,做到一村一策、因村制宜,積極帶領村民創新增收路徑。
圍繞著“遇見蓬萊鄉村民宿項目”的實施,以“春有茶、夏有島、秋有山、冬有景”為主題的田園綜合體正在逐步完善。在支部引領下,目前馬宗村村民已開辦農家樂、民宿3家,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加入致富隊伍。村集體強起來了,村黨組織干事創業熱情更加濃烈,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大家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朝盼夕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感謝你對我們縣婦聯的信任。我比你們大,就是你們的大姐,有什么事就給我說。”到訪陳姐工作室的群眾,無論男女老少,都能聽到工作室負責人陳英飽含關切的語言,在她親和的笑臉中放下芥蒂、化解心結。
陳英是老黨員,現擔任嵐皋縣婦聯“和美家婦兒驛站”婚姻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員,從事調解工作將滿8年,她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負責的態度依法依規為民解憂。在矛盾糾紛調解過程中,她動腦筋、講方法,總結出虛心學習、耐心傾聽、細心溯源、公心調解、愛心回訪“五心”工作法,被群眾親切地稱呼為“知心姐姐”。
在成為金牌調解員之前,陳英是一位基層婦聯主席。“每一位基層婦聯干部的選樹都很重要,她們要政治素質過硬、熱愛婦女事業,又要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影響力,能夠帶動一片。”嵐皋縣婦聯主席徐佳表示。
提升基層婦聯干部的履職能力,助力她們逐漸成長為巾幗“領頭雁”。婦聯執委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基層治理中貢獻“她”智慧、彰顯“她”擔當。
嵐皋紅娘志愿服務隊就是由43名有熱情有經驗的婦聯主席組成,按照有隊伍、有要求、有重點、有獎勵的方式,引導大齡青年樹立正確婚戀觀、家庭觀,開展“一對一”的紅娘服務,截至目前開展相親活動14場次,參與人數達200人,有意愿相處的32對,35歲以上大齡青年結婚4對。
志愿服務隊成員胡義珍說:“農村的單身青年多,如果能牽線成功,我們大家都會感到很高興,我做紅娘內心很有成就感。再加上我是黨員,給了我這樣一個平臺,更應該積極主動地發揮作用。”
嵐皋共有136名基層婦聯主席,2403名婦聯執委,縣婦聯重點培育黨員模范帶頭人,按縣有婦兒驛站、行業協會有執委工作室、鎮村有巾幗特邀調解員的方式,突出婦女在家庭教育、移風易俗、前端調解等方面優勢,引領發揮更多女性自身優勢助力社會治理傳播。
通過打造“朝盼夕念”幫扶模式,多方募集成立“朝盼夕念”暖心基金,嵐皋縣婦聯全方位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進行資金救助和常態化健康、法律、心理疏導援助。目前募集“朝盼夕念”暖心基金36萬元,籌集慰問物資80余萬元,救助困難、被侵權婦女兒童100余人。
樹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萬里,其源必長。通過積極探索、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嵐皋構建起了以紅色黨建為紐帶的組織網、共治網、服務網,黨的組織力、引領力、凝聚力不斷凸顯,形成了黨員引領基層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下一步,嵐皋將堅持實踐破題,在路徑方向上對標對表,在治理創新上利民惠民,為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提供“嵐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