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海波 郎海俠 衛揚才
“我在千畝木瓜林下養著10萬羽‘木瓜雞’,線上線下都賣得非常好。”近日,說起自己搞的林下養殖,白河縣倉上鎮石關村返鄉創業能人秦維勇的眉眼里全是笑意。他說:“我有信心把‘木瓜雞’打造成白河的地域品牌!”
位于秦頭楚尾的白河縣,自然條件較差,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受自然環境、經濟基礎和發展條件所限,勞動力中有6.3萬人長年外出務工。
2023年,白河縣創新實施以黨建引領的培養“頭雁”領航、培育“鴻雁”成長、回引“歸雁”創業、形成“群雁”效應為主要內容的“四雁工程”,讓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能人返鄉創業,一大批工廠企業在白河落地生根,逐漸把一個勞務輸出大縣打造成一塊返鄉創業熱土,實現了從“雁南飛”到“雁歸來”的華麗轉身。
培養“頭雁”領航,帶著鄉親奔富路
“過去,我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方面一直沒思路,這次培訓給了我很多啟發。”參加完在江蘇舉辦的村級集體經濟專題培訓,雙豐鎮孔城村黨支部書記唐尚林回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商量發展產業的路子。
火車跑得快,還需車頭帶。如何讓基層黨組織書記擔負起推動鄉村振興的重任,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白河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人才振興的紅色引擎,選優配強鎮黨委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定期對鎮、村黨組織書記、村(社區)干部、第一書記等進行集中培訓,加強村級后備力量儲備,提升基層干部政治理論水平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能力素質,進一步發揮關鍵少數的帶頭作用,不斷增強“頭雁”領航能力。
一年來,全縣共舉辦各級黨組織書記、村(社區)干部、第一書記等集中培訓班10余期,培訓黨員干部3300余人次,先后選派23名村級集體經濟負責人參加省市調訓,推薦11名村(社區)干部到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提升,組織全縣省級鄉村示范村(社區)、省級重點幫扶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以及益農帶農作用明顯的市場主體負責人等共49人到江蘇溧陽市委黨校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培訓班,著力拓寬干部視野,增強其經營管理、領富帶富能力。
與此同時,白河縣還探索實施第一書記“組團服務、星級管理”模式,實行第一書記“整縣抱團”“一鎮一團”,建立“1+11+X”工作模式,推動第一書記橫向牽手、向上對接、向下延伸,著力盤活鄉村振興人才、資源“一盤棋”,實現能力共進、服務共辦、組織共建、產業共興。
“中廠鎮盛產木瓜,但有些村子零星不成規模,以前都是各搞各的,難成氣候。”中廠鎮第一書記服務團團長余興海介紹。中廠鎮黨委以第一書記“組團服務、星級管理”模式為抓手,以第一書記為主導,組織石梯社區與鄰近的大坪等3個社區成立“木瓜小鎮產業聯盟黨委”,構建起木瓜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格局,讓藏在深山無人知的木瓜,變成了滿山飄香的“金蛋蛋”。
培育“鴻雁”成長,提升本領增動能
“我參加了縣人社局組織的培訓學習,學到了一技之長。這讓我對就業創業更有底氣和信心。”接到白河縣人社局回訪電話的潘重說。
潘重是茅坪鎮平安村村民,2023年年初參加了縣人社局組織的電焊工技能培訓。在15天的集中培訓中,潘重學習了電焊工相關理論,掌握了電焊操作技能,取得了全國通用的特種作業上崗操作電子證書。“我希望盡快把自己的施工隊組建起來,帶領更多鄉親過上好日子。”潘重說。
為解決底數不清、信息不準、培訓針對性不強、就業率不高等問題,白河縣人社局以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按需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先后開展農業技術類培訓、月嫂家政類培訓、美容美甲類培訓等各類培訓103場次,力爭讓農村勞動力“人人有技能”。一大批像潘重一樣的鄉土人才通過培訓成為技術工人,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獲得穩定收入。
同時,白河縣加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開招聘力度,解決縣直部門和各鎮事業單位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2022年先后兩批為各鎮各部門招考補充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79名。2023年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免費醫學本科生定向分配、退役士官政策性安置等途徑,又為機關事業單位補充工作人員92人。
截至目前,白河縣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增加、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一支技能出眾、示范突出的“鴻雁”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回引“歸雁”創業,反哺家鄉助共富
“我們在卡子鎮、城關鎮建成社區工廠5個,吸納家鄉富余勞動力300余人,年營業收入近2000萬元,創稅100多萬元。”陜西友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世國說,企業計劃經過3年至5年的發展,在全縣每個鄉鎮都開設2家至3家社區工廠,吸納更多脫貧勞動力就業。
肖世國是白河縣卡子鎮鳳凰村村民。20多年前,他外出務工,下煤窯、進磚廠,后又到廣東一家電子廠打工,最終自主創業成立自己的工廠。2017年,肖世國回到家鄉白河縣,成立陜西友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反哺家鄉。
白河縣堅持把發展“歸雁經濟”作為壯大主導產業、推進富民增收的重要載體,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積極引導外出人才返鄉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以創業促就業,以就業促群眾增收致富。
為“歸雁”筑巢,讓“金鳳”來棲。白河縣建立在外創業人才信息庫,對外出務工人員的動向、數量進行跟蹤監測分析,不定期組織召開在外創業人士座談會、創業項目推介會,以鄉情、家情、友情吸引外出務工能人返鄉創業,帶動項目回遷、資金回流、技術回鄉。
近兩年來,該縣共回引外出務工能人200余人,發放創業貸款8000余萬元,創立小微企業、個體戶等市場主體近200家,累計培育發展新社區工廠(就業幫扶車間)145家,帶動就業5000余人。
形成“群雁”效應,推動發展促振興
為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白河縣加強各類創業就業政策落實,支持培育創業孵化基地和返鄉創業園區,為各類人才提供發展平臺和服務保障。如今,像金輝、柯昌勇、王賢磊、胡濱、王加洪等一大批白河籍在外優秀創業人士,紛紛回到家鄉在各領域創辦企業,解決就業。
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柯昌勇回鄉創業,成立陜西秦大山葛業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各鄉鎮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聯合村民發展葛根種植生產基地6000余畝,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帶動500余戶脫貧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一雁高飛“群雁”隨,“群雁”成陣促振興。在白河,益成服飾、天寶現代農業園區、艾美士餐飲等一大批返鄉創業的企業發展如火如荼,規模不斷壯大;年產5000萬雙襪業生產線、匯美思工藝品有限公司、婭美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市場主體也相繼建成投產;投資2億元的高端家居服總部工廠等一批新社區工廠紛紛落戶白河,“群雁齊飛”效應正在形成。
“十四五”期間,白河縣將計劃每年回引100名以上能人返鄉創業,回引1000名以上成熟工人返鄉就業,指導每個村(社區)每年回引一名能人返鄉創業帶動就業,每年安排35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支持返鄉創業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