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最近,曬太陽成了 78歲的魏淑蘭最愛的日;顒印
魏淑蘭是漢濱區老城街道興安社區的老住戶,1998年開始在興安市場做凍貨生意。十年前,上了年紀的她才將自家的門面租了出去。因為道路逼仄、商戶越來越多,再加上亂搭亂建,她已記不清上一次在樓下曬太陽是什么時候。
“雖然有一定損失,但是以前市場里吵鬧、臟、亂、差,還發生過好幾次火災,F在安全敞亮了,也干凈了,我支持。”魏淑蘭釋然道。
1月初,歷時4個月攻堅,漢濱區完成了興安市場主通道95戶商戶分流安置及150間商鋪拆除任務,這片常年來深受詬病的城中“馬路市場”徹底淡出人們的視線。
清違治亂中 劉靜 攝
“四十多歲”的城中馬路市場
1983年,安康特大洪災后為安置受災群眾建設了居民住宅興安小區。由于位于中心城區的核心地段,交通便利,加之此時中心城區無專業的農貿市場、城市管理不規范等因素,興安社區很快便成為游攤散販的聚集地,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馬路市場”。
眼見社區人氣日盛,小區居民也陸續在炭池上建起攤位棚,用于自營謀生或出租獲利,“興安市場”的規模隨之不斷擴大,直至發展為服務周邊3.5萬戶居民,年銷售額1.6億元的農副產品集散區。
效益逐年攀升,商戶越來越多。但作為犧牲,興安社區居民的生活空間也在不斷被擠壓,安全隱患隨之而來。
據漢濱區消防救援大隊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興安市場發生多起火災事故。尤其是2023年發生的2起火災,燒毀商鋪2戶三間。該區域已被市安委會、市消安委列入了區域性火災隱患重點督辦區。
近些年,隨著安康中心城市快速發展以及城市管理要求的不斷提升,功能減弱而隱患漸多的興安市場熱度走低,“拆違治亂”的居民呼聲越來越高。
開展興安市場拆違治亂工作已是離弦之箭。2023年8月13日,市長王浩暗訪督導文明城市創建時提出明確要求,漢濱區要立即啟動興安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務必認識到位,不講條件,保持定力,壓茬推進,確保按期拆除到位。
為消除興安小區消防安全隱患、維護小區市容環境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考慮到興安市場產業鏈完備經濟帶動性強、服務輻射較廣等因素,按照市區工作部署,興安市場“拆違治亂”按照能分流、穩得住、能發展的目標,采取先分流后拆除方案,為主通道區域經營戶準備了三橋康宏市場等區域供選擇。
“揭榜掛帥”,逐戶分流
聞令而動,漢濱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區政府區長任組長、相關區級領導任副組長的興安小區拆違治亂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綜合協調、培育分流、整治提升、拆違治亂、應急保障、執法保障、宣傳引導、執紀監督8個工作組,嚴格落實“專班每日一研判和區長、副區長一周兩調度”工作機制,制定興安市場拆違治亂工作方案和分流安置方案。
治亂先清源,各小組按分工一面對經營戶、商鋪房屋、經營收益和房屋所有者、經營戶家庭情況進行詳細調查了解,一面對興安市場主通道金州路至馬坎巷165間經營房屋進行確權。最終明確興安市場東西大棚和主通道 101 戶商鋪所在地塊,均為小區居民自建炭棚改造而來,所在地塊的土地多年前由財政局、房管局、土管局負責一次性劃轉調撥為國有土地,小區住戶并無房屋產權證。
作為主要責任部門,老城街道將全辦95名黨員干部分成9個工作小組,由副科級領導擔任小組長,站辦所負責人擔任副組長,小組內每日研判推進,每名干部包抓一戶商鋪,一包到底。為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老城街道辦黨工委在半個多月后的入戶宣傳引導后制定了《老城街道重點工作“揭榜掛帥”實施方案》。
“我們的方案以區上試行方案為基礎上,結合實際,同時細化了興安市場分流拆違定榜、發榜、揭榜、評榜、簽榜、獎榜每個環節工作要求。”據老城街道宣傳辦主任熊彬彬介紹,定榜環節將95戶商鋪分成9個標段,發榜環節則要求揭榜的工作專班必須由1名科級領導掛帥,并挑選10名專班成員。再由黨工委對揭榜的工作專班進行“評榜”,聽取專班組建思路,分流拆違計劃、措施、突發事件的應對辦法等,經過綜合研判,確定中標的工作專班。“在簽榜環節,由街道主任與中標工作專班的掛帥領導簽訂中標項目合同書,明確考核節點,考核方式和獎懲措施。在獎榜環節,按照每月統計的完成數據及時兌現加分政策。”熊彬彬補充道。
“我們也根據區上的統一方案制定了部門工作方案,主要是配合辦事處,做好現場的執法保障。從2023年8月到2024年1月,我每天都來,節假日也不例外。”拆違分流期間,漢濱區城管分局老城執法大隊副隊長康禮峰挨過罵、吃過“閉門羹”、被抱過大腿,當被問道期間最怕遇上哪種狀況,他則笑笑回答:“把工作做細,做到群眾心坎上,群眾都支持。”康禮峰覺得,做好這項工作首先得“臉皮厚”,接得住群眾的負面情緒,其次就要講究方法,逐戶分流。他說:“有三五戶做好引導工作、簽了分流協議了,我們就第一時間組織施工隊伍入場。”
“受益的還是我們老百姓”
然而在興安社區黨支部書記劉靜看來,工作方法固然重要,能這么快完成如此體量的分流工作,根本在于各職責部門達成了共識:換位思考,要讓群眾的生活更安全、便捷、美好。
因戶施策、一戶一策,干部們或是提著禮品,多次入戶拉家常、交心;或是發揮自己社區居民的“身份優勢”,“泡”在市場現身說法;或是發動黨員商戶、退伍士兵商戶積極帶頭;或是為商戶搬遷選址開展保姆式服務……各部門多方聯動、多措并舉,無不是從群眾和商戶的實際需求出發。
山珍、水產、干貨、蔬菜、調料……在興安市場,多年的經營形成了宴席產品一條龍服務鏈。因此,面對眾商戶整體搬遷的要求,漢濱區在興安市場正式拆除施工前就多方為商戶搬遷找出路,對商戶分流意向、中心城市農貿市場容納量等方面進行全面詳實調查摸底,投資了1500余萬元同步實施西壩、三橋兩個承接市場的建設。
據了解,三橋康宏市場農貿區一期占地面積6803平方米,建筑面積3700余平方米;新建水產區620平方米,商鋪 25 間;改造干貨區、果蔬區、生肉區經營用房66間。市場內配套農貿商品區,專營蔬菜水果、冷鏈水產、糧油干貨等農產品批發零售。同時,漢濱區也出臺了減免稅租等各類扶持政策,引導商戶更好分流、安置和經營。
“現在整體搬到新市場,統一、正規,生意也好做,顧客來了都說好,市場干凈,停車方便,也有很多老顧客光顧。”搬入三橋新市場的原興安市場商戶李本衛高興地說。2023年底,承接興安市場分流經營戶的三橋康宏綜合農貿市場正式開業,首期已有60戶分流商戶入駐。
商戶有序分流,社區群眾重獲安寧。在社區住了40年,今年82歲的劉吉安和老伴兒如今又能睡上安穩覺了。“早些年樓下殺雞宰鴨,每天天不亮雞就開始打鳴。氣味也難聞,夏天再熱也不敢開窗,F在總算熬出頭了,受益的還是我們老百姓啊。”劉吉安看著窗外笑笑說。
“開始挺難的,但是后來群眾感覺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重視,問題得到了解決,大家也就慢慢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了。前兩天還有群眾送錦旗到社區。”在社區黨支部書記劉靜眼中,萬事開頭難,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后面還有二期三期拆違治亂,社區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