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胡智賢 楊遷偉
2月19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康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開幕,來自安康各條戰線的市政協委員齊聚一堂,聚焦產業發展、經濟建設、基層治理、文旅融合、農業農村、教育工作、營商環境等主題,紛紛建言獻策,廣泛凝聚共識,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獻上“金點子”。
產業逐“綠”,破題經濟結構優化
牢記殷殷囑托,圍繞追“新”逐“綠”,各位委員就安康產業經濟發展提出真知灼見。
放眼全局,市政協社會法制和資源環境委員會提出建議,從加快推進漢江航道復航、加快推進無水港示范建設、優化航線完善路網結構、完善樞紐集疏運功能等方面著手,加速建設秦巴腹地綜合交通樞紐,為產業經濟發展打通“大動脈”。
民建安康市委會從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建設難點出發,建議積極對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爭取能夠在國家層面建立漢江生態經濟帶協調推進機制;推動建立符合漢江流域實際的“生態補償機制”與“項目補償機制”,全力打造水源區、受水區、影響區利益聯結機制。
安康生態優勢得天獨厚,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著眼安康富硒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委員趙明莉認為應瞄準市場,注重效益,研制“富硒茶產業+X”產品,將富硒茶產品與觀光、養生、衍生品、文化等方面緊密結合,促進我市生態優勢,與餐飲業、旅游業等產業融合發展。
“既要用足天然富硒自然稟賦,更要用好人工補硒增硒的科學技術。”委員王飛認為,對企業成功研發富硒產品并實現標準化量產的,應根據設備投資和產值給予扶持,進一步做好富硒產品標準化生產。
委員張軒心系鄉村特色旅游產業,建議充分挖掘獨特文化元素對鄉村旅游的吸引力,深度挖掘民間音樂、手工藝、古建筑等資源。委員何芳則建議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把庭院經濟發展與縣域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相結合。
立足各縣(市、區)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各縣(市、區)政協積極為縣域產業經濟發展探尋突破口。漢濱區政協建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生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凸顯生態優勢,聚力打造秦巴風情鄉村;石泉縣政協建議強化園區、經貿、招商、文旅、農業、供銷等相關部門協作,加快構建石泉預制菜自主品牌營銷體系;寧陜縣政協建議探索特色產品碳積分賦能,爭取將農林特產、食品、礦泉水、工藝品等產品貼上“碳標簽”,提高產品供給能力;鎮坪縣政協聚焦“民宿+”發展戰略,建議著力扶持與民宿經濟發展相關聯的重點產業和延伸產業,有效推進生態和鄉村資源向旅游經濟轉化;旬陽市政協則建議加快農文旅融合,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從藥用、食用延伸到飲品、保健品、日化品、康養旅游產品等大健康產業體系建設……
產業發展顯活力,集體經濟結碩果。如何促推村集體經濟發展提檔升級?不少委員給出了解決思路。委員胡媛認為,要發展“村級+”合作模式,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抱團興建、聯村、共建“飛地”集體經濟項目。“村集體經濟組織說到底還是能人經濟。”委員周航認為,要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和管理層教育、培訓制度,把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人才培訓工作經;、固定化。
市政協研究室認為,應加快制定出臺《村級集體經濟管理辦法》,賦予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適當的自主彈性,探索集體收益資金按一定比例作為村干部個人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中的報酬;同時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監督,提升群眾參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使廣大群眾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內涵擴圍,培育營商生態沃土
以營商環境之“優”謀經濟發展之“進”,如何多舉措、多維度“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也引發了委員們的高度關注。
委員韓從軍認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聚力建設幸福安康的關鍵一環。其中,又要注意堅持新老企業一視同仁,在政策支持、關心關愛、政治待遇等方面,既惠及新招引企業,又賡續好原有企業的政商關系。同時要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在供電擴容、供水保障、排污收費、房租市場、劃行規市等方面主動進行多方對接,形成有力指導和引導。對已簽約的招商引資項目,精準配套優惠政策,做到“一事一議”“一企一策”。
從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出發,委員楊才鈞建議出臺優惠政策,加大幫扶力度,職能部門“搭臺子”“搞服務”,營造公平競爭良好氛圍,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和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政企聯合出擊解決民企“成本高、招人難”生存危機。
委員羅小平則認為,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必須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支持企業家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真正讓企業家在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惠、事業上有成就。
“制定政策時從中小微企業實際需求困難和能更容易獲得支持的角度出發,考核的重點從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處落腳。”委員黃緒余建議,落實優惠政策的過程可通過大數據篩選,只要是平臺上符合獎補條件的企業,政府主動對接,簡化獎補資金劃撥流程。此舉既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和成本,又融洽了政商關系,有利于提高企業獲得感。
民建安康市委會則認為,各職能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與協調,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及時解決企業辦理業務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問題。同時積極參與區域合作、交流,推動安康與周邊地區合作發展,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與市場拓展,提升安康縣域經濟發展質量、效率。
持續擦亮“營商環境最安康”金字招牌,市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民盟安康市委會抓住“人才”這個關鍵詞,以安康旅游業為樣板,建議在我市國有涉旅企業試行“有資質,漲工資”“拿證書,報學費”“有專長,進后備”的辦法,鼓勵從業人員提高學歷、晉職晉級、考取資格證書。同時督促民營企業跟進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完善的培訓制度,確保全市旅游人才教培工作一體推進,不留空白。
城市追新,增色群眾幸福生活
群眾幸福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教育、醫療、基層治理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如何達到教育、醫療均衡,基層治理完善?部分委員就此提出了建議。
民盟安康市委會建議推廣復制中心城區的緊密型一體化共同體建設,中心城區周邊重點鎮要重點幫扶至少一所寄宿制初級中學,形成教研、專業、活動共同體,輻射帶動周邊鎮辦。要重點在“培優”和“鞏固”二者之間找平衡點,做好三類教師群體培養和交流工作,把鄉村教育經驗和城區教育管理優勢結合起來,激發出創新發展思路。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地域位置和學校校情差異“按需聯姻”,穩步推進中心城區一體化緊密共同體建設,逐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共同體內部達到深度融合。
委員曹雅也認為加快教育共同體建設有助于破解“入學難”“擇校熱”難題,她建議按照統籌規劃、優化配置、資源共享、分步實施原則,科學制定和調整完善城區中小學建設規劃,建立與城鎮化發展、全面二三孩政策、易地搬遷、棚戶區改造、重大項目建設相銜接的城區教育發展規劃動態調整機制,加快教育共同體建設。
委員王玲建議要分類施策建強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提高學校治理能力,穩步提升辦學品質,優化師資均衡配置。委員陳禎、陳辛欣建議要普及《家庭教育促進法》,賦能家庭教育,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家校社共育。委員伍玉蘭呼吁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醫療保障方面,委員裴曉琴認為農村醫療服務是基層醫療服務的最前沿,應優化鎮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盡快出臺全市統一的配套保障政策,自上而下規范信息化建設,放寬村醫準入門檻。委員王道軍建議從薪酬制度、考核指標、保障機制方面發力,建立健全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醫院運營能力相適應的薪酬體系,強化公立醫院公益屬性、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委員孫啟長建議出臺更多政策支持民營醫院、公益性醫院發展,同時嚴格管理自媒體,嚴厲打擊醫療領域歪曲事實、斷章取義的現象。
以高水平的城鄉基層治理更好地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大局,才能繪出“城鄉更美麗,群眾更幸福”的安康底色。基層治理成為委員們熱議話題之一。
對此,市政協提案委員會給出建議:要以數字賦能城市智慧化建設,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通過打造“智慧服務”“智慧城建”“智慧醫療”“智慧校園”“智慧社區”,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城市治理精細化、健康服務便利化、教育資源均等化、居民生活品質化。
近年來,隨著我市社區網格化建設的加強,社區治理基礎得到夯實。農工黨安康市委會建議要細化網格,明確網格職責清單,同時整合力量,落實待遇,加強保障。
委員王本周認為物業管理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平安建設的基礎工程,建議要強化提升物業公司服務職能,夯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主體責任,建立“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構建街道組織、社區參與、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部門督導、街道聯動、物業落實”的良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