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丕
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事關家庭幸福和諧、事關學生健康成長。對于這一點,投身教育事業21年的市政協委員、安康市第一小學黨總支副書記、校長胡剛深有體會。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教體系統聚力破解教育發展熱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加快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切實發揮了教育集團的屬性、功能、效用。
通過強強組合、強弱結合、資源整合、區域聯合等方式,我市集團化辦學向薄弱學校、鄉村學校和新建學校擴面提質,提升了區域教育整體發展水平。胡剛說:“集團化辦學帶來了顯著的成效,一批學校的教學質量迅速得到群眾認可,大班、大校問題得到有效化解。”
胡剛認為,集團化辦學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雙向“賦能”。有利于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促進教育公平;有利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均衡;有利于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提升教育質量。教育集團化辦學充分盤活了優質教育資源,對于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迫切愿望,化解“擇校熱”、助推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成效明顯。
如何繼續深化辦學改革,提高基礎教育水平?胡剛認為,關鍵在師資隊伍,核心在教學教研,保障在管理機制。要大膽變革辦學模式,構建匹配的管理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內生動力。要堅持理念為先,持續優化頂層設計,構建文化理念體系,厚植管理文化底色,引領催生機制體制持續優化,引領辦學方向和治校策略。以更加專業化、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為學校發展注入蓬勃生機與活力。要強師固本,科學合理強化優質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培養提升。激發隊伍活力,強化教師培養交流,推動形成學校間教學共研、資源共享、教師共同成長的新局面,加大優質師資隊伍校際間、集團內交流力度,促進校際之間師資均衡。以課程為核,全面構建校本化、多元化、內涵化、特色化指向素養型的課程體系。通過“三個課堂”等方式推進育人實踐,提升“雙減”成效,讓學生在豐富的課程學習中啟智潤心、培根鑄魂,發展核心素養,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