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昌勇
“自兩市建立對口協作關系以來,常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蘇陜兩省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常安兩地在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攜手共進,感情日久彌堅!”
2月8日,安康市政府收到一封來自千里之外的感謝信。字里行間,盡是常州市人民政府的脈脈溫情。
“2024年,是農歷甲辰龍年。不久前,常州收到了來自貴市千里贈予最珍貴的禮物——龍年吉祥物龍辰辰,再次致以誠摯謝意!值此龍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謹向貴市和安康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福!”來信結尾處,情真意切地感謝和祝福,既是對安康市政府3天前致信感謝龍城常州長期以來大力幫扶的友好回應,也讓由市政府籌劃溝通對接,安康日報社、安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安康市新媒體聯合會共同組織的“龍辰辰尋親記暨安康龍娃逛龍城主題活動”有了別樣的價值承載和情意傳遞。
始于1996年的蘇陜協作,如今已攜手走過近30個年頭,這期間,兩市通過干部交流、資金幫扶、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社會幫扶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協作機制,探索出新時代東西部區域協同發展、聯動發展、共贏發展的“常安模式”。
山海相連,蘇陜情深。據了解,僅“十四五”期間,安康獲得蘇陜協作省級幫扶資金24.048億元,實施協作項目741個;招引產業合作項目151個,實際到位投資25.78億元,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1562人;組織脫貧勞動力赴江蘇就業5269人、幫助脫貧人口就地就近就業5832人;我市向常州選派黨政掛職干部69名、專業技術人員403名,常州向我市援派黨政掛職干部3批次69名、專業技術人才626名,常州對口幫扶安康工作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全市銷往江蘇省農畜牧產品、特色手工藝產品價值24.26億元,江蘇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累計向我市捐贈款物5137萬元。
隨著一組組數據的持續刷新,協作實踐的亮點工作和典型經驗也多次入選《中國鄉村振興專刊》和全國東西部協作典型案例。更為振奮人心的是,2021年4月20日,春秋航空9C6737航班平穩降落在常州國際機場,標志著常州——安康對口幫扶航線正式開通。安康直飛常州航線的開通,大大拉近了安康和常州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構建起區域資源優勢互補、互通互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誠如2023年11月29日到12月1日,市委書記武文罡率安康黨政代表團赴常州學習考察對接協作時所言,常安協作開展以來,兩地同心同向、密切協作、結下深厚情誼,常州不僅在項目、資金、產業、人才等方面給予安康巨大支持,更把改革發展的先進理念和寶貴經驗帶到了秦巴大地,雙方在產業發展、勞務協作、消費幫扶等領域合作取得明顯成效。希望兩地進一步加強產業協作、鄉村振興、開放發展、人才交流等領域深度合作,推動對口協作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攜手奮進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在常州和安康友好協作的諸多成果中,毛絨玩具產業則尤為喜人。2017年10月底,依托蘇陜協作平臺,常州工作組向安康市政府提交《關于搶抓中國毛絨玩具產業轉移機遇打造中國(安康)創意玩具之都》專題報告,引起安康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在考察論證和外出招商的基礎上,2017年12月28日,第一家毛絨玩具工廠在安康投產,2018年1月23日,安康第一只毛絨玩具誕生。此后幾年里,安康借助蘇陜協作機制,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不斷補鏈強鏈延鏈,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毛絨玩具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由弱到強”的飛躍。2022年11月,由常州市發改委推送的《聚焦“小玩具” 培育“大產業” 走好新時代鄉村振興路——江蘇省常州市陜西省安康市東西部產業協作減貧案例》,成功入選“第三屆全球最佳減貧案例”。
至目前,安康共有生產經營毛絨玩具企業800多家,吸納就業近兩萬人,日產能超過100萬只,實現產值60多億元,產品出口國家已經超過80個,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毛絨玩具加工基地,并獲得“中國毛絨玩具產業新都”稱號。
既有真金白銀,也有真情實意。2023年4月14日,市長王浩率團赴常州對接常安協作工作,雙方會見座談時表示,將全面深化兩市對口協作,加強產業融合、旅游開發、人才交流、產銷對接、生態建設等方面務實合作,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攜手推動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深化常安協作共同發展結出更多碩果。
感恩之心長存,相助之情常念。2023年,兩地積極推進蘇陜產業合作,鼓勵引導東部地區產業向我市轉移,全年新增落地投產東部產業項目51個,實際到位投資8.79億元;常安雙方共建產業園區23個,其中農業產業園15個,引導入駐園區企業34個,實際到位投資3.51億元;爭取下達蘇陜協作省級資金7.87億元,實施產業幫扶、就業幫扶、鄉村基礎公共設施、鄉村公共服務、鄉村人居環境等項目180個,總投資35.2億元,直接帶動農村人口7400人,其中脫貧人口2560人;大力實施消費幫扶,通過蘇陜協作機制銷售脫貧地區農畜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價值16.0302億元,其中銷售毛絨玩具產品價值13.6455億元;持續深化拓展結對幫扶,兩市現存結對學校68對、醫院45對、鄉鎮55對、村(社區)60對、村企14對,其中,“組團式”醫療結對醫院4對、教育結對學校8對。與此同時,不斷強化工作創新,學習借鑒東部地區鄉村振興經驗做法,打造蘇陜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村16個,建成首批蘇陜協作農產品基地9個。由我市選送經省發展改革委推送的《蘇陜推動東部產業轉移打造毛絨玩具之都》入選全國鄉村振興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