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2月20日在安康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王浩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一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努力克服經濟運行承壓、結構調整陣痛、矛盾交織疊加等困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7%。
——我們以“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為牽引,夯筑發展基礎。突出“四個一批”關鍵舉措,分類施策掀起建設熱潮。前瞻謀做實儲備。根據全國全省戰略規劃、重大政策、投資導向、產業布局謀劃包裝項目,組織五輪次重點項目征集,在線審批核準備案項目6388個,入庫專項債券項目206個,申報增發國債項目397個。強保障高效建設。精心組織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和季度觀摩,西渝高鐵等重大項目穩步推進,中央廚房等產業項目建成運營,張石大道等市政項目投入使用。40個省級重點項目、402個市級重點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加油干穩健提質。項目建設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3%,帶動先行指標持續向好,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增長8.1%和11.4%,客貨運周轉量增長0.6%和3.4%,工業用電量增長6.1%,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3%。
——我們以“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為載體,凝集發展力量。建立周三“親商助企日”制度,落實惠企紓困措施和營商環境保障。拓平臺交流合作。成功舉辦“國際茶日”等重大活動29場次,對接落實央企國企、幫扶單位合作130項,深化常州安康對口協作50項,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達成7個領域戰略互動。全方位招商引資。組建4個區域駐地招商聯絡處,外派288支招商小分隊,“千人百城萬企”招商引進項目650個,“歸雁經濟”引育實體1552個。練內功創出亮點。行政審批“聯合報裝綜窗”“項目管家服務”等模式在全省推廣。安康政務誠信評價全省優秀,非公經濟占比全省第一,營商環境滿意度全省第一。石泉榮獲國務院大督查綜合督查激勵。
——我們以“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為抓手,清除發展梗阻。市政府領導聯縣(市、區)督幫,縣處級領導包企業抓項目,在調結構、穩增長中強本領、轉作風。嚴調度抓綱帶目。突出“重點抓、抓重點”,建立經濟運行和污染防治、城市管理、生態旅游等重點工作定期專題調度機制,累計組織一線工作調度88次,整合力量解決堵點難點問題1173個。自加壓推動倍增。千方百計壯大產業發展基礎,研究部署科技型企業、綠色工業、生態漁業、林業產業、電子商務“五大倍增計劃”,扎實推動產業發展由量變向質變躍升。綜合治攻克難題。摸排消除安全生產風險2.17萬項;綠色礦山建設整改隱患3174個,整改率99.9%;“保交樓”11015套,完成率94%;排查整治違規墳墓1.37萬座;依法處置9個非法集資問題;治亂拆違2萬余平方米,積弊多年的興安市場消防安全隱患等得到有效整治。
一年來,還做了七個方面工作:
(一)重點產業融合破局。旅游拉動消費升溫。生態旅游“三年三千”行動穩步實施,“毛絨玩具+文旅”主題活動引流強勁,旅游接待人數較疫情前水平增長9.9%。電商網絡交易額、零售額分別增長18.8%、23.4%。“安康壹號”海外倉投入運營,全市進出口總額20.2億元、增長2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F代物流啟動綜合樞紐建設規劃編制,消費電子圍繞智能終端制造全鏈優化。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清理空殼企業,盤活國有資本,進一步夯實工業運行基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市屬國企資產總額與經營收入分別增長9.5%和9.3%。秦巴醫藥與中國藥科大學深化合作,交通裝備重點突破精密部件關鍵領域,新型材料持續向技術前沿和高端產品攀升。毛絨玩具在營企業807戶,綜合產值61.1億元,獲評“中國毛絨玩具產業新都”。農業發展步伐堅實。落實保障糧食安全“十條措施”,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種糧333萬畝、產糧74萬噸,糧食安全考核“七連優”。富硒食品進入全省重點產業鏈布局,預制菜產業初步形成整鏈配套能力。安康國家農業科技園通過驗收,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
(二)開放拓新大步快進。外向通道繼續延展。跟進中國—中亞峰會合作交流成果,與吉爾吉斯斯坦卡拉巴爾塔市建立友城意向。組建運營市物流口岸投資公司,開通“安康—東盟”鐵海聯運國際貨運班列。安康無水港運量4221標準箱、同比增長2.5%,富強機場旅客吞吐量33.8萬人次、同比增長83.6%,漢江白河至丹江口實現復航。園區洼地效應顯現。獲批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安康高新區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化示范基地持續發力,瀛湖生態旅游區“標準、品牌、產品”三位一體提升,恒口示范區入選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紫陽獲批省級高新區。全市183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產值378億元,11個縣域工業集中區和5個飛地經濟園綜合產值300億元。科創環境氛圍濃厚。秦創原安康飛地孵化器、科創園建成投用,市域創新促進中心體系健全?萍夹推髽I倍增計劃率先完成,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增長101.6%、100%、66.9%。全市在庫科技特派員1676名,配備重點企業科技副總50名、科技顧問80名。漢濱、旬陽、石泉入選全國科普示范縣。
(三)城鄉一體建管并重。規劃導控成體系。“三區三線”劃定應用,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完成編報,建成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監控系統,穩步推進鎮級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耕地流出整改成效明顯,永久基本農田恢復補劃8.83萬畝,整改率達到131.8%。城市建設加速度。大力實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夜安瀾等15個項目竣工投用。開工建設棚改項目3356戶,啟動老舊小區改造182個。出臺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二十九條”、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二十一條”措施。精細管理顯實績。完善城管委運行機制,“數字住建”“運管服”平臺應用擴面升級,扎實推進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健全四級聯動長效機制,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測評位次前移,國家衛生城市復審順利通過?h域公共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漢陰、平利獲評省級縣城建設示范縣。
(四)鄉村振興顯效成勢。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完善“雙向交辦、四步閉環”工作機制,消除返貧風險1.5萬戶5萬人。深化產業就業幫扶,投入財政銜接資金24.8億元,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49萬元、增長14.1%。富民產業發展壯大。各縣(市、區)跟進市級重點產業鏈,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各展所長。漢濱服裝襪業、旬陽拐棗開發、漢陰碳基材料、石泉預制菜肴、寧陜精品民宿、紫陽平利富硒茶飲、嵐皋魔芋食品、鎮坪道地中藥、白河光皮木瓜等特色產業錯位發展。經濟組織擴規增收。實施“百社引領、百場示范”工程,認定農民合作社市級示范社64個、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9個、市級示范家庭農場103個。創新“銀農直連”機制,農村供銷體系電商銷售突破10億元,“832平臺”成交1億元。1581個村集體經濟年收益超過10萬元,占比達到88.8%。和美鄉村宜居宜業。統籌推進石泉、平利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和13個示范鎮、100個示范村、73個和美鄉村試點村建設。實施2596個鄉村建設項目,新改建農村戶用廁所1.66萬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0.2%,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率93%,78個村獲評全省美麗宜居示范村。
(五)生態環境揚優補短。提標升級勇奪第一。實施污染防治攻堅專項行動,全力保護好藍天碧水凈土。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18、空氣優良天數339天,城市水環境質量指數3.0129,均排名全省第一。重點建設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別達到100%和92.5%。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48平方公里。漢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標準。綜合整治成效明顯。盯牢秦嶺“五亂”不放松,369個生態環境問題治理到位,核心和重點保護區20家礦業權關閉退出。巴山區域小水電清理退出電站12座、完成整改19座,河(湖)長制創新舉措全國推廣。白石河硫鐵礦治理、蒿坪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穩步推進,全國兩個技術與經驗推廣現場會在安康召開。價值轉化探索實踐。啟動GEP自動化核算,發布生態產品目錄清單等5項研究成果,10個縣級生態資源公司組建運營。申報入庫EOD項目6個,秦巴生態館建成投用。入選全國森林生態系統產品價值核算試點市,獲評國家低碳試點優良城市。
(六)民生事業均衡用力。就業創業促增收。新增城鎮就業1.97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79億元,組織勞動力轉移就業64.1萬人、脫貧人口就業37.2萬人。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2%和7.7%。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以工代賑工作全國通報表揚。公共服務上水平。民生財政支出318.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1.9%?h城以上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加快推進,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用,“三醫聯動”改革、DRG支付方式改革穩步實施。獲評全國健康城市建設評價陜西省樣板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復核西部地區第一,全民健身工作全省第一。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如期完成目標。社會保障廣覆蓋。“五大險種”持續擴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9.3%、醫保參保率98.7%。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完成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2000戶,建成鎮(街辦)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0個。發展普惠托育機構109家,建成托位8956個。社會救助政策兜底32.6萬人。
(七)社會治理堅實穩固。安全監管有力。落實落細“三化三制”,開展事故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整治,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組建819支應急救援隊伍,落實2966處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預警,成功應對17輪次強降雨。深化“食品藥品安全放心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措施到位。社會穩定有序。以平安安康、法治安康建設為抓手,筑牢反恐反邪防線,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全民反詐和“警民共建一家親”活動取得實效。實施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信訪法治化試點全省先行,信訪工作綜合考核名列全省第一,寧陜、旬陽成功創建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創新舉措有效。落實“五同”工作機制,把村級事務做成“陽光工程”,村財審計監督在全國成為經驗。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和優撫褒揚工作,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榮獲“陜西省雙擁模范城”稱號。社會治理“安康模式”全省推廣,平安建設滿意度全省第一,獲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我們認真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堅持市政府黨組集體學習制度、市政府常務會議“第一議題”制度,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市政府領導班子牽頭完成調研課題29項、轉化工作措施37條、解決突出問題62個。修訂完善市政府工作規則,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9件,成功創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提速,完成自建政務系統數據共享,市政府門戶網獲評中國優秀政務網站。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辦結人大代表建議278件、政協提案413件。全面落實審計監督,依法加強統計監督。深化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履行職責。國防動員、民族宗教、機關事務、方志、氣象、慈善、殘聯、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成績彌足珍貴。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引領,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市委正確決策、市人大監督支持、市政協鼎力協同、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安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向對口和定點幫扶鄉村振興的單位及個人,向所有關心支持安康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致以崇高敬意!
發展過程中,我們也清醒看到當前面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區域經濟體量小、重大項目少、產業底子薄,缺乏持久穩健的支撐;生態紅線約束緊、保護任務重、轉化路徑窄,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民生投入缺口大、基礎設施標準低、公共服務不完善,社會保障水平距離群眾期待還有差距;少數干部思想不夠解放、視野還有局限、能力亟待提升,以實干求實績的品質仍需錘煉。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深入研究、鉚足干勁,不懈努力加以解決。
二、2024年工作要求和目標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升級之路,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切實增強經濟活力、改善社會預期、增進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風險、保持社會穩定,錨定高質量發展“五個堅持”思路目標,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設幸福安康。
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6%,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5%和7.5%,城鎮新增就業1.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糧食產量73萬噸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力爭“十四五”以來累計降低10%。落實總體要求,實現預期目標,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深刻領會核心要義,因地制宜創新落實,突出“五個第一”原則:
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增強實力。聚焦發展質量提升,堅持深化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用真實高速度量的增長強基固本,用綠色可持續質的提升集能廣益。致力產業有機融合,堅持“生態旅游引領、綠色工業主導、富硒農業奠基”多維度協同,以市帶縣整合資源,著力加快鏈式發展,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強化政策一致落實,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統籌政策驅動、投資拉動、消費帶動,抓好貫通銜接,及時剛性兌現,提振市場信心,形成發展合力。
突出生態第一資源厚植優勢。彰顯生態環境優勢,堅決捍衛“國之大者”,扛牢秦巴生態衛士之責,守護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爭做“兩山”理念實踐典范,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安康樣板。放大地理區位優勢,立足西部地區,深耕秦巴腹地,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發展“公鐵水空”多式聯運,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中心。培育特色產業優勢,以專業園區承載土地集約、要素集聚、產業集群,升級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發展勝勢。
突出創新第一動力多元賦能。開放合作借外力,跟進全省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步伐,承接產業轉移和市場布局,深化招商引資與區域經濟協作、對口幫扶合作,積極培育開放型經濟。改革催化激活力,以投資管理制度、貿易合作交流、金融創新服務等為重點,持續深化首創性、便利度、集成化改革,讓市場主體創造力涌動勃發。科技創新強內力,依托秦創原綠色產業協同創新示范區建設,狠抓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發揮數字經濟組合增效作用,加快生成適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的新質生產力。
突出民生第一關切共建和諧。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提高民生政策普惠性,增強民生保障實效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關注企業需求,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尊重市場規律和企業主體,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共創美好生活,著眼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瞄準共同富裕戰略目標,做實促增長、擴就業、穩物價等工作,建好公益、基礎項目,讓幸福安康成色更足、質量更高。
突出安全第一責任守好底線。防患于未然,壓實防范化解風險政治責任,堅持底線思維,樹牢憂患意識,提高見微知著的工作前瞻性,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化解在源頭,對各種隱患早介入、早研判、早處置,以務實嚴謹的態度精準排險,做到責任不落空、事態不演進、矛盾不激化,依法解決老問題,防止引發新問題。長效優治理,健全制度規范,強化基層基礎,突出群防群治,完善網格化、常態化、智慧化、法治化治理體系,層層夯實安全責任。
三、年度重點工作任務
(一)抓項目、擴投資、促消費,加快推動經濟增長。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組織經濟工作,扭住關鍵環節,強化攻堅舉措,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激發有潛能的消費。
主攻項目做大投資。全力以赴保增量。加強“四個一批”動態管理,狠抓385個市級重點項目,確保項目開工率一季度達到60%、二季度達到100%。加快推進抽水蓄能、安康湖文旅產業開發、天然氣長輸管線、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重大項目。滾動接續擴規模。縣(市、區)首位產業至少策劃包裝2個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每個市級重點產業鏈至少謀劃生成2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全市在庫儲備項目規模保持2000億元以上,其中產業項目份額不低于60%。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企業)資本投資、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5%。完善機制拼進度。加強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線上監測預警+線下協調保障”機制,全鏈條優化審批、全要素配置供給、全領域高效服務、全過程公正監管。堅持以項目論英雄、畝均論英雄、實績論英雄,定期組織好重點項目集中開工、觀摩督導、評比考核“三場擂臺賽”。
精準招商務求實效。高點站位招大引強。堅持“大綠色、大生態、大循環”理念,強化投行思維、鏈式思維、增量思維、閉環思維,推行重大項目招商全域協同聯動,產業分工合作,資源跨縣配置。全年招引落地投資5億元以上產業項目不少于55個,使用內資和外資分別增長10%以上。鏈式招商有的放矢。鞏固“千人百城萬企”招商機制,每月一主題、每周一專場,組織開展重點產業鏈精準招商。完善“一鏈一策”支持措施,動態更新“頭部企業名錄”和“全鏈招商圖譜”,上半年基本完成叩門走訪對接。突出以制造業為重點擴大利用外資,對符合條件的新設項目給予資金獎勵。幫辦代辦全程服務。做好招引項目落地“后半篇”文章,建立“招商專員+項目管家”服務與績效評價機制,新簽約合同定期對接,新引進項目專人保障。強化重點產業鏈“鏈長”責任制,對招引入鏈項目實行落地跟蹤,確保招商項目履約率100%。
多措并舉活躍消費。深挖在地需求。出臺推進市場消費、商貿物流、餐飲行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實施“優品、強商、活市、樂購”四大行動,擴大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費。深化“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省級試點城市建設,打造高品質商圈、商業綜合體、示范商業步行街和夜間經濟聚集區,優化升級毛絨玩具主題街區。創新消費場景。積極創建省級綠色商場、智慧商店,鼓勵各類商貿中心改造提升。推進文旅與商業資源有效結合、商圈和文化場景跨界融合,深度發掘博物館、體育館、圖書館等實體功能作用,抓住餐飲美食、國貨“潮品”、復古懷舊等消費熱點,發展智能、時尚、定制消費業態,打造沉浸、體驗、互動消費場景,滿足個性、多樣、品質消費需求。大力發展電商。規劃布局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引導重點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企業融入電商元素。建設“網貨選品安康中心”,組織開展專項幫扶行動,培育直播電商市場主體。發展5家銷售額3000萬元以上電商企業,新增限上商貿流通企業80戶,村級電商服務點覆蓋率5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左右。
(二)抓支撐、延鏈條、促融合,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準確把握結構調整后的趨勢性變化,推動全市重點產業鏈向上嵌接、向下扎根,縱向耦合、橫向并聯。
生態旅游率先發展。打好推介引流牌。用好客運場站、服務區、加油站等場所,升級上線“智慧旅游”平臺,開發地方自營OTA。常態化開展“毛絨玩具+文旅”系列主題活動,打響“春來早、夏龍舟、秋最美、冬養生”品牌,實施“四季千場”引流和“十縣百場”推介活動,力爭全年接待游客5200萬人次。塑造核心吸引物。支持瀛湖生態旅游區創建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做好水路旅游客運精品航線全國試點。支持南宮山創建5A級景區、鳳堰古梯田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抓實337個生態旅游產業項目,培育平利蔣家坪等7個4A級景區。培強綜合承載力。統籌“湖城一體”和“一江兩岸”文旅開發,大力發展星級飯店、精品民宿、商業街區,提升中心城區和縣城“會客廳”接待能力。推廣“安康味道”系列美食,鼓勵開發養生藥膳、特色漁宴等體驗產品,擴大名店、名宴、名菜、名小吃影響力。優化“秦巴1號旅游風景道”通行條件,完善配套服務設施。豐富游客體驗感。跟進市場導向和游客需求,加強專業化、多功能基地建設,大力開發康養游、親子游、工業游、研學游、冰雪游、低空游項目。挖掘文化內涵,活化文物利用,辦好文體賽事,唱響陜南民歌,創新文旅融合體驗項目。全市假日旅游服務保障常態化調度,完善旅游投訴與求助受理“三快三到位”機制,依法打擊侵害游客權益行為。
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扶持企業上臺階。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設置1億元工業促增長專項資金,建立綠色工業倍增骨干項目儲備庫、骨干企業培育庫。實施重點企業“零增地”技改項目100個,對產值和用電量增幅達到要求的制造企業給予10萬元以上獎補支持。促進企業“上云用數賦智”,組織申報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認證企業5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0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專業園區提能級。以專業理念和專業水準建設產業園區,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深化“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建立園區畝均效益評價體系。實施“工業上樓”工程,動態儲備標準化廠房50萬平方米,新增千萬元以上入園企業90戶,園區畝均效益提高3個百分點。啟動建設新型材料循環產業園化工片區。育鏈延鏈強輻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積極參與省級重點產業鏈分工,緊扣細分領域重度垂直,大力招引培育鏈主企業、吸引聚集優勢資源,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實施增資擴產項目,搭建新型材料、交通裝備、消費電子、綠色建材等對接平臺,聯通上下游市場,提升協作配套水平。
現代農業凸顯特色。夯實產業基礎。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和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三年行動,統籌推進撂荒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330萬畝。抓好“百園航母、千園提升”和“百社引領、百場示范”,完善“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探索折股量化、收益分紅等多元分配機制。新認定市級龍頭企業30戶,培育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0戶。突破產業規模。加快安康富硒茶標準化生產,促進百萬畝茶葉基地穩定規模和夏秋茶高效利用,茶產量達到5.7萬噸。推進魔芋產業創新發展“五大提升工程”,新增魔芋種植面積10萬畝。調整生豬養殖結構和規模,穩定生豬出欄190萬頭。引導蠶桑產業向優勢區域聚集發展,年產繭6500噸。推動生態漁業養殖提質倍增,水產品產量6萬噸。實施林業產業經濟倍增“五大行動”,林下經營收益達到150億元。延伸產業鏈條。做優做靚“中國硒谷”品牌,帶動絞股藍、核桃、拐棗、木瓜等產業發展,力爭富硒食品產業綜合產值達到800億元。支持石泉縣建設全國預制菜產業百強基地,積極引育市場競爭力強的頭部企業,實現預制菜產業綜合產值80億元。實施秦巴醫藥產業鏈提能增效工程,推動優勢道地藥材產量增長7%、綜合產值突破65億元。
(三)抓創新、優服務、促開放,內外并舉蓄勢積能。突出高質量、高效能,把握新特征、新規律,營造優質宜商環境,拉長短板補齊弱項,培育新質生產力潛能。
創新驅動轉換賽道。依托秦創原聯動。促進創新驅動平臺向縣(市、區)延伸,支持安康高新區建設國內一流創新型特色園區,推進紫陽省級高新區建設,高標準打造富硒特色產業創新聚集區。完善“四張清單”,以“三項改革”促成果轉化,常態化開展項目路演。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發展創意設計、個性定制、技術研發等服務型制造業。引入新要素挖潛。實施創新人才攀登計劃,組織“風投、創投、產投”機構與科技型企業精準對接,新建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聯合體、眾創空間等平臺10個,完成“揭榜掛帥”項目5個、成果轉化項目50個、鄉村振興“綠色通道項目”20個。力爭申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50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800戶。面向數字化轉型。提升“千兆城市”建設水平,新建5G基站1000個,新增光纜5000公里,啟動數字鄉村平臺建設。促進數字政府建設基礎設施集約化、數據資源集成化、應用場景協同化,完善“四端一線一評價”體系。支持安康高新區和漢濱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培育數字產品制造服務新業態,加快工業互聯網應用和企業“上云”進程,打造數字經濟產業聚集區。
立足樞紐擴大開放。暢通開放渠道。推進安康國家物流承載、綜合貨運“雙樞紐”城市規劃建設,布局“三港四中心”體系。優化富強機場航線班次,啟動二期擴建前期工作。加快西渝高鐵、安嵐高速陜渝界段、十巫高速鎮坪段、國道316建民至恒口、富強機場至恒口無水港快速干線建設。常態開行白河以下漢江航線,做好丹寧高速、漢安十高鐵前期工作。構建開放網絡。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搶抓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機遇,支持安康高新區、恒口示范區加快自貿協同創新區發展,推進上港物流集散中心等十大重點項目。鼓勵縣(市、區)規劃建設“前置倉”“收儲倉”“冷鏈倉”,共同架構“買全球、賣全球”物流體系基礎。拓展開放市場。積極申報建設省級服務貿易創新試點城市,繼續爭取安康海關設立。升級“安康壹號”海外倉,加快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帶動安康名優特產擴大出口,新增外貿企業20家,實現外貿增長10%。實施“中國毛絨玩具產業新都”建設三年行動,打造毛絨玩具“外貿旗艦”,綜合產值達到75億元。促進開放協作。加強蘇陜、津陜對口協作、“組團式”幫扶和常州安康經濟協作,與央企國企、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落實融入西安都市圈協同發展項目,密切漢江生態經濟帶沿線城市互動。
優化環境親商助企。扭住重要節點。堅持“一枚印章管審批”“清單之外無審批”,加快“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全覆蓋和“先證后核”工作落地。推動審管流程、機制、服務“三變革”,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并聯審批,擴大“一次辦、協同辦、異地辦”范圍,推進鎮(街辦)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打通關鍵堵點。按照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認真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排查清理,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經營主體準入準營便利度,優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企業進場“零門檻”,交易環節“零障礙”。落實金融惠企政策,用好支農支小貸款,鼓勵金融機構讓利投放低成本信貸資金。掃除落實難點。堅持周三“親商助企日”制度,完善各級領導包聯重點企業機制,每月至少兩次“一企一策”服務解決問題。加強營商、審改、職轉“三辦聯動”,著力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
(四)抓統籌、提品質、促協調,加速城鄉融合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布局結構調整,通過城鄉一體、產城融合、治理提升等有效措施,整合拓展高質量發展資源空間。
科學規劃有序建設。加強一圖管控。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導控作用,綜合人口狀況、經濟功能、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設“多規合一”協同系統和基礎信息平臺,嚴格規劃底線約束和剛性管控。堅持一體推進。鼓勵各縣(市、區)根據國土空間功能狀況引導縣域產業差異化發展,適時組織控制性詳規修編。以科學規劃引領鄉村建設,促進形成鄉村產業集中布局、融合發展的空間格局。項目一線落地。完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督,做到規劃、審批、建設“三統一”。健全規劃編制管理與修編審查機制,建立專項規劃名錄清單,對符合“三區三線”劃定和規劃要求的建設項目,優先保障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穩步實施城市更新。老城區功能疏解堅持多拆少建或只拆不建。新區域既要解決“有沒有”更要追求“好不好”。全面開展城市體檢,持續深化“兩違”整治,完善城市功能布局,補齊公共配套短板。實施東壩管網等重點排澇工程,加快誠信路等骨干路網建設。完成南門、長興等老舊小區改造。增強城市燃氣管網安全保供能力。注重內涵以創促建。塑立城市文明形象,提高市民文明素養,強化衛生城市、園林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市鞏固工作。推行聯合巡查綜合執法,落實“一街四管”措施,下力整治“十亂”問題,扎實推進垃圾分類。圍繞山水園林品質城市目標,建設“灰綠結合”生態水系,突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打造“口袋公園”“街頭小景”。建立“三精”管理體系。落實“精準、精細、精心”管理,在細微處見功夫、顯情懷、出質量。用好“五同”機制和載體,抓好“一委一辦一平臺”對接,推動城市運行維護“一網統管”。落實《安康市物業服務與管理條例》,推行物業企業信用考評,建設“紅色物業”,打造和諧小區。
強化縣城載體作用。分類差異發展。落實全省縣域發展三類功能區劃分,產業功能縣以發展特色產業優先,聚力培育支柱產業,推動首位產業產值向百億元大關邁進;農產品主產縣以發展農業優先,保障糧食安全,發展特色農產品,做優做強精深加工;生態功能縣以保護生態優先,探索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有效路徑。完善基礎設施。打通縣城環線路、斷頭路,貫通市政街區路和產業園區路,改造縣鄉路和景區路,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市。推進安康水網建設,加快實施增發國債水利項目,加大供排水管網改造升級力度,抓實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突出縣域承載。以發展縣域首位產業為戰略重點,圍繞“產城人”融合做強縣域經濟,確保發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以上。開展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推進“客貨郵”融合式運輸體系建設,完善縣鎮村商貿流通服務網絡。培育鄉鎮集群。推動縣城基礎設施向鄉鎮延伸,合理配置商業機構、金融網點、便民設施等,強化集鎮綜合服務功能。以“產鎮相融”為抓手,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培樹一批特色小鎮樣板,支持有條件的鎮加快建設縣域副中心。
(五)抓鞏固、循規律、促銜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總抓手,運用全局觀念系統思維,厘清重點出實招,創新舉措求實效。
尊重鄉村演進規律抓建設。明晰功能定位。加強以縣(市、區)為主體的城鄉規劃銜接,區分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護、搬遷撤并等類型,明確鄉村布局和重點方向。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村居建設、文化傳承等因素,強化鄉村空間立體感、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度。建設和美鄉村。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指導實踐,尊重農民意愿,彰顯鄉村風貌,做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留住鄉親、護住鄉土、記住鄉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建設,高質量完成平利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國家試點縣項目。重點整治提升。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三大革命”,農村改廁解決好實用、好用問題,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8%。結合“無廢農村”建設,合理規劃布局生態化污水處理設施,扎實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無害化歸集處理。
順應產業發展規律抓增收。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深挖“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延伸“產”的鏈條,大力發展適生性、帶動性、穩定性強的農村產業,扶持能人大戶培樹“農創客”典型。利用鄉土特色資源延拓產業,發展鄉村民宿、農業觀光、休閑康養,推動鄉村從“賣產品”向“賣風景、賣特色、賣體驗”轉變。密切利益聯結共享。實施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政府牽頭、企業助力、能人帶動、村民參與,建立“產業+創業+就業”收益動態分配、群眾穩定增收機制。采取訂單生產規模集約、托養托管直接帶動、經營主體吸納就業、以工代賑勞務發包等多種形式,讓農民深度嵌入產業鏈條、分享增值收益。合力創新發展模式。構建“供銷社+合作社+監測戶”機制,組織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建立生態資源公司“聯農”、集體經濟組織“帶農”、科技成果轉化“益農”、社會資本引入“助農”四方合作模式,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大文章。深化“三聯共建”,力爭農村集體經濟年收益10萬元以上村達到100%、50萬元以上村達到10%。
把握市場運行規律抓改革。用活土地要素。統籌農村“三塊地”改革,扎實推進承包地延期,在農民自愿前提下實施農田集中連片整理。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嚴格落實“一戶一宅”政策。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兼顧國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配置流動要素。順應人口流動和產業發展趨勢,提高城鄉要素雙向協同效率,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市民化,落實常住地提供基本服務制度。集成治理要素。深化“五治融合”創新舉措,實施農村基層治理提升工程。堅持倡導與約束并重,健全“村規民約”體系,強化“一約四會”治理,引導村民更新觀念移風易俗,革除封建迷信、鋪張浪費、高價彩禮、人情攀比、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
(六)抓保護、固本底、促升級,描繪美麗安康畫卷。加快生態優先綠色升級,推動環境基礎持續改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守護綠水青山筑屏障。當好秦巴生態衛士。強化政治、生態、人文、公共“四個維度”價值屬性判斷,全面深化林長制、田長制,支持秦嶺國家公園和“數字秦嶺”建設,打造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最佳區域。完成巴山區域小水電清理整改,加快化龍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證漢江水質安全。鞏固“三長治河”創新機制,落實“十年禁漁”,嚴管“四清四無”,分類開展黑臭水體和入河排污口整治,“一庫一策”排除尾礦庫安全風險。落實長江流域總磷污染控制方案,加強河湖水庫水生態監測和無害化處置,確保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深化提標升級行動。健全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和污染防治攻堅成效評價體系,實行集中調度、一線調度,深化源頭管控、精準防控、協同聯控,持續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改善土壤生態環境質量,大氣和水環境質量保持全省第一。
緊盯突出問題抓整改。鞏固工作成效。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生態恢復,加快白石河硫鐵礦剩余6個礦點治理,按時保質完成目標任務,打造全國礦山污染治理樣板。開展蒿坪河流域重金屬環境背景值調查,啟動實施6個綜合治理工程,加強流域監測,嚴防水質污染。持續查漏補缺。扎實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三色督辦”機制,加大現場核查力度,認真組織開展“回頭看”,形成督察整改閉環。消除涉礦隱患。深入開展礦山整治三年行動,鞏固采石采礦領域整治成果,創新網格員監督、無人機巡查、信息化比對等治理手段,不留盲區、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加大資源勘探力度,聯動優化礦權出讓規則,發展礦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綜合利用率,有序推動綠色礦山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30平方公里。
轉化生態價值出效益。盤清資產家底。定期發布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報告,探索建立“GDP+GEP”雙考核機制。深化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進“雙儲林場”國家儲備林項目,培育“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范基地。鼓勵國有林場盤活資源資產,積極開展水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統一登記。加快實體運營。支持引入社會資本和注入生態資產,培育生態產品市場經營開發主體,創新金融化、電商化等運作模式,推動縣級生態資源公司實體化運營,探索構建生態產品交易體系,建設全國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爭取政策支持。深入研究國家扶持政策和重點投資導向,積極爭取加大生態轉移支付力度,繼續做好EOD項目策劃申報建設。
(七)抓就業、強保障、促共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民履職、為民用權、為民奉獻,圍繞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持續用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辦在群眾心坎上。
穩定就業促進增收。關注重點群體就業。建設全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組織“雨露計劃”“春風行動”,實施技能培訓提升、勞務品牌培育、就業服務提質“三項工程”,確保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穩定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萬人,脫貧群眾務工就業38萬人。保障供給人力資源。針對“招工難”“用工荒”等問題,建立“用工+薪資+就業”對接機制,打造“網上勞務市場”。積極引導返鄉創業,培育10個市級創業孵化基地。落實穩崗返還、職業培訓、就業補貼等政策,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穩定員工隊伍。培育產業適用人才。結合產業鏈用工需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6萬人次,引進高層次和緊缺特殊人才100人。支持安康學院、安康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特色專業,與重點企業進行“訂單式+定制化”合作,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實用技能人才。
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縣城以上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提高各類教育集團辦學質量和帶動能力。啟動安康中學遷建,長春初中、高新八小等學校建成投用。發展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青少年體育,以大健身促進大健康。鞏固“雙減”成效,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支持白河縣緊密型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試點。衛健事業協同發展。推進醫療、醫保、醫藥服務同步提升,抓好季節性傳染病防控,增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公立醫院服務質量,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鞏固健康城市建設成果,鼓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示范縣。支持寧陜縣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文化服務創新發展。強化“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導向,實施公共文化共享“六大工程”,加快“三館一院”建設,開展“文化惠民進萬家”活動。高質量辦好第24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落實《漢調二黃藝術傳承發展條例》,推動紫陽民歌保護傳承立法。支持鎮坪縣緊密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共同體建設試點。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重視老齡服務。積極發展銀發經濟,壯大助餐服務、居家助老、養老照護、老年文體等適生業態,培育老年用品、康復輔助等潛力產業。持續推進星級養老機構建設和家庭適老化改造,新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0個、鎮(街辦)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5個。關愛婦女兒童。優化人口服務體系,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構建友好生育環境。依法嚴懲家庭暴力違法犯罪,保障婦女兒童和未成年人權益。完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抓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救助困難群體。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建成市精神病福利院,加快市兒童福利院遷建,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
根據全市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部署,今年征集的民生實事項目提請大會審議票決后,市政府會將其列入年度重點工作掛牌督辦。
(八)抓前端、防風險、促穩定,實現更高水平安全。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維護社會穩定責任制,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做到底數清、底盤穩、底子實。
防范重點領域風險。防返貧風險。發揮“四支隊伍”作用,抓好動態監測、精準幫扶、風險消除,緊盯2.4萬戶7.7萬人監測對象,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防債務風險。積極培植財源,優化財政收支結構,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穩妥化解政府債務,加快融資平臺分類轉型。嚴控“三公”經費,兜住“三保”底線。防金融風險。突出“減存量、控增量、防變量”,完善體制機制,強化“五個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防關聯風險。多措并舉解決房地產領域突出問題,加強在建項目預售資金監管,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繼續抓好“保交樓”和不動產登記工作,維護購房群眾合法權益。
扎緊公共安全防線。安全生產治本攻堅。開展“三化三制”提升年行動,狠抓重大隱患排查整治,做好水陸交通、建筑施工、涉煤涉礦、;锲贰⒊擎側細、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日常監管,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堅決防范生產事故。防災減災未雨綢繆。抓實防汛、防滑、防火、防震等領域,全面增強預測預報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完善江河流域防汛調度機制,加快安康(牛山)S波段氣象雷達系統、重點區域地質災害普適性監測點建設。食品藥品嚴抓嚴管。建設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實施食品安全放心攻堅、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認真落實各方責任,確保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防范到位。推動應急預案標準化建設向基層延伸,加快一體化綜合平臺和專兼職救援隊伍建設,保證信息及時、響應迅速、處置高效。國防動員多方參與。推進指揮通信、防護工程、專業隊力量建設,深化動員準備,合力共建“全國雙擁模范城”。
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打造平安安康。加快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縱深推進綜治中心三年提升行動,健全完善立體化智能化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和“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化解矛盾糾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321”基層治理模式,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加強信訪問題源頭治理和積案攻堅,提高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質效。倡樹文明新風。全面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積極培育和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新民風建設,宣揚孝義文化,倡行公民道德。狠抓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清理凈化社會環境、網絡環境、校園環境。
使命在肩,任重千鈞,惟有勤勉盡責擔當,方能不負人民重托!我們將扎實鞏固主題教育成果,以新一輪機構改革為契機,轉變職能提升效能,狠抓政府自身建設。
政治鑄魂勇擔當。深刻把握政府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的政治屬性,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把加快高質量發展作為最大的擔當,牢記初心使命,認真履職作為,增進民生福祉。在政府各項工作中,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在行動上見忠誠,在執行上見力度,在發展上見成效。
依法行政強規范。尊崇憲法和法律權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不斷提升執法服務水平,扎實做好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堅持重點領域審計全覆蓋,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法律、社會、輿論和紀檢監察監督。協同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促進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
改進作風提能力。強化斗爭精神,堅持求真務實,敢于下茬碰硬,登高望遠抓先機,跨前一步抓工作,雷厲風行抓落實。傳承“四下基層”作風,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學用結合強化專業素養。提高工作效率,落實精文簡會,減輕基層負擔,大力整治“四風”問題和各種“懶政病”。
廉潔奉公揚正氣。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讓黨政機關過緊日子成為習慣和常態。縱深推進政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以自律、勤廉有為,恪盡職守、夙夜在公,以政府清廉、干部清正帶動政風清爽、社會清朗。
各位代表!安康是一方承載希望的熱土,拼搏是一種最美的進取姿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發揚踔厲、追趕超越,加快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幸福安康的美好明天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