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俊 魏濤 楊京保 羅超 通訊員 儲茂銀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
近日,記者在紫陽縣紅椿鎮采訪,從一個個鮮活故事中,感受到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科技支撐、引導群眾參與,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紅椿鎮大景
紅椿鎮黨委書記汪澤海調研指導街道社區黨建工作
“知心姐姐”有點忙
春分時節,紫陽縣紅椿鎮春意盎然,生機勃勃。上午10時,紅椿鎮網紅直播基地熱鬧非凡,10余位戴著斗笠的大姐面向鏡頭剁芥菜。“我們把農戶剩余的芥菜收過來做鹽菜。鹽菜是肉蒸碗的靈魂,特別香。”今年58歲的主播程開蘭,網名叫“知心姐姐”,在抖音上擁有17.3萬粉絲。
“熱心腸,喜歡幫助別人,感謝抖音提供一個宣傳家鄉的平臺;分享社區生活,最大愿望是幫助農民朋友,把農產品帶出去。”這是程開蘭抖音號簡介,也是她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直播帶貨、調解糾紛、志愿服務、分享美食……從3月13日開始,程開蘭每天晚上7點開啟2小時聊天式直播,分享新農村的美好生活。
“知心姐姐”入戶走訪
早在20年前,紅椿鎮街道社區黨員程開蘭就帶領社區群眾身穿志愿服務的紅馬甲,開展助貧濟困、排憂解難的志愿服務活動。程開蘭擔任街道社區黨支部書記后,在紅椿鎮黨委支持下,2016年成立了“知心姐姐”愛心工作室。
“建設和美鄉村,只靠社區兩委干部是不可能完成的,要用好志愿服務平臺,讓全體居民都參與。”程開蘭說,工作室現有注冊志愿者200余人,其中有黨員49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30名,社區群眾200余名,組建了護學、環保、關愛“三留守”、醫療服務、反詐宣傳5支志愿服務隊。
在紅椿鎮黨委精心指導下,目前“知心姐姐”愛心工作室形成了“1+2+3+4+5+糾紛調處+N”工作模式,即:搭建“知心姐姐”志愿服務平臺,開展基層社會綜合治理、提供各類社會服務兩大功能,信息收集、多方聯動、行動反饋三項機制,達到訴求有應、服務有力、治理有效、發展有序四個目標,建成愛心護學、人居環境、留守關愛、醫療健康、綜治聯防五支志愿服務隊伍,堅持依法、自愿、平等原則調處糾紛,開展聯系就業崗位、代取快遞等N種個性化服務。
“通過理順‘知心姐姐’愛心工作室的運行機制,實現在社區黨支部的領導下,社區居民廣泛參與到社會事務的管理中,逐步構建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結合的現代治理體系,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紅椿鎮黨委書記汪澤海說,這一志愿服務模式已在全鎮推廣,目前紅椿鎮發展志愿者400余人,成立志愿服務隊13支,每月開展志愿服務2次以上。
“小探頭”鏈接大平安
3月16日下午14時許,紅椿鎮街道龔女士神色慌張地來到派出所報警,稱店內顧客黃女士的手機被盜。接警后民警來到龔女士店內開展調查,通過“小探頭”視頻監控發現一名男性有重大作案嫌疑。
隨后,民警通過走訪轄區群眾迅速鎖定了嫌疑人的身份,經多方打探找到了嫌疑人。雖然嫌疑人狡辯,但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嫌疑人最終承認了在店內盜走顧客手機的非法事實,并將盜走的手機交給民警。在接警1小時后,民警將嫌疑人抓獲歸案。
村級“小探頭”工程
隨著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基層社會治理日趨復雜,傳統的治安防控措施、基礎設施已難以全面覆蓋和滿足現實治安防控需求。用一雙“智慧眼睛”,為基層減負、為群眾服務,讓基層治理變“智理”,這是紫陽縣公安局紅椿派出所正在探索的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實踐證明,這極具特色的“微治理”,在紅椿鎮現代化治理中發揮了大作用。今年以來,紅椿派出所整合近300個農村“小探頭”,搭建智慧網格平臺,推進鎮域基層治理智能化、現代化建設,推動全域布點、整合共享、延伸開發、拓展應用,實現了“一屏看全鎮,一網管全鎮”,多次助力解決群眾求助、糾紛及案件辦理。
“我們采取‘公安+電信運營商+群眾’的警、企、家模式,通過組織動員、企業補貼、引導群眾自愿安裝。該平臺集危險區域入侵預警語音對講、人臉抓拍布控、車輛抓拍布控、火情預警、人群聚集預警等 AI 服務于一體,大幅提升了社會治安管理的智能化管理程度,與雪亮工程形成了互補,初步實現了鎮、村兩級大聯防,為百姓安居增加了一道安全防線。”紫陽縣公安局紅椿派出所所長王兆俊說,將農村“小探頭”推廣安裝與挨戶聯防、鄰里守望等傳統綜治模式相結合,實現了“人防+技防”相協調的共建共治良好格局,同時也破解了警力不足的難題。
“無詐紅椿”守住群眾錢袋子
“你好,WiFi密碼是多少?”“不聽不信不轉賬666。”
“我問的是無線網密碼。”“密碼是‘不聽不信不轉賬’字母首拼加666。”
“大家都有蹭無線網的習慣,而不知名的無線網又是電信網絡詐騙的橋梁。我們推出反詐WiFi,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把反詐意識傳遞給無線網用戶。”紅椿鎮網紅直播基地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
反詐宣傳
電信網絡詐騙“無網不起、無網不落”,紅椿鎮抓住手機這一重要媒介,在技術反詐、預警勸阻和源頭防范上狠下功夫,創新綜治中心、派出所、基層社區“三級勸阻”工作架構,強化社區民警、綜治網格和鎮村干部等勸阻力量,落實落細“短信提醒、電話制止、上門勸阻”等干預措施,真正做到預警到人,勸阻到心。
群眾在哪里,反詐宣傳就要到哪里。紅椿鎮抓住春茶采摘、疫苗接種等群眾集中活動節點,以通村大喇叭、入戶小喇叭、院落會議、現場宣講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進行集中、生動、直面的宣傳。同時,緊盯學生、疾病患者、老年人、“三留守”等防范意識較差的重點人群,組建“藍馬甲”反詐宣傳隊,開展“小手拉大手”、進醫院、村組會等活動,利用身邊人、身邊事進行針對性宣傳教育。對轄區外出務工人員,紅椿鎮鎮村干部聯合派出所以電話、短信、視頻等形式開展“一對一宣講”,有效提升反詐宣傳的覆蓋面和精準度。
“線上線下”齊發力,共筑反詐“防火墻”。截至目前,紅椿鎮共制作擺放大型反詐宣傳牌6個,反詐小桌牌、抽紙盒、扇子、煙灰缸等2000余個,懸掛反詐宣傳橫幅130條;督促賓館、超市、加油站等行業部門,利用各種資源,設置反詐宣傳欄5個、張貼反詐宣傳海報500余張,簽訂反詐責任書5000余份,分發宣傳單8000余份,召開“反詐宣講會”30場次,播放反詐廣播1300余次、創建反詐微信群43個,覆蓋全鎮1.6萬余人,推送反詐消息3萬余條,反詐覆蓋率達100%,形成具有轄區地域特色的點線面聯動全域覆蓋的反詐“防護網”。
宜居宜業惠民生
時下,紅椿鎮七里溝社區小菜園郁郁蔥蔥,白菜、生菜、豌豆、蒜苗、香蔥等長勢喜人。曾經司空見慣的菜園子,對735戶搬遷群眾來說,尤為“金貴”。
小菜園
“社區就近流轉周邊50余畝閑置土地,給有需求的搬遷戶每戶分配小菜園一塊,切實解決搬遷群眾日常生活的菜籃子需求。”七里溝社區黨支部書記唐畢超說。
小菜園對面的制鞋工廠、織襪家庭工坊、中藥材加工廠一片繁忙。“樓上居住,樓下上班,太方便了。”在紫陽弘潤本草中藥材分揀車間,王自仿邊說邊熟練地挑選出藥材中的雜質。
社區工廠
唐畢超介紹,今年以來七里溝社區組織月嫂、烹飪、護林、保潔員、電商等培訓5場695人次,開展免費職業介紹及招聘活動352人次。目前,3個社區工廠吸納搬遷群眾就業200余人,月人均工資3000元以上。
對王自仿來說,生活的改變,不僅是因為生活條件好了,還得益于無微不至的社區服務。
七里溝社區在紫陽縣“六大工程”基礎上,探索完善“十小工程”,逐步完善小課堂、小廳堂、小集市、小活動、小平臺、小庫房、小餐廳、小管家、小工坊、小配套的“十小工程”,形成了“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
基層治理千頭萬緒,如何在千頭萬緒中下好“繡花功夫”?
志愿服務
七里溝社區始終堅持黨建領航,通過健全“一張網覆蓋”,構建“社區黨支部(社區居委會)+社區黨小組(居民小組)網格+包聯干部+樓棟網格員(黨員中心戶)”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實現社區治理體系化。
一方面,發動身邊人,管好身邊事。七里溝社區以樓棟為單位,選配31名有公益心、公道正派、群眾認可的居民擔任網格員,服務25個樓棟,收集社情民意、宣傳惠民政策、力所能及處置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微訴求”。
另一方面,建立“一名領導包抓、一個縣級部門包聯、一支工作隊幫扶、一名第一書記指導、一名干部結對幫扶”的網格幫扶體系,縣、鎮、社區三級干部全部落實包聯農戶,定期入網到戶,確保每戶群眾有“親戚”。幫扶部門協調爭取資金,以戶定酬,為每個網格員領取600元至1200元的補助,增強其工作主動性,實現了網格員管網格事,網格事在網格辦的網格化管理目標。
“社區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通過黨員來引領基層群眾,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夯實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基礎。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汪澤海說。
(圖片由紅椿鎮黨政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