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安康市白河飛地經濟產業園的安康博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一面文化墻展示著企業10余年的發展歷程。
2022年被認定為陜西省瞪羚企業;2023年被工信部評為“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年產值突破4000萬元……墻上的企業“大事記”寫到近幾年,“進度”明顯加快。
“在秦創原各項政策支持下,我們與武漢理工大學、安康學院等高校合作,開展難題攻關、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步入了發展快車道。”5月15日,博灝環保經營部負責人鄔明輪說。
在安康,一大批像博灝環保這樣的科技型企業,正在良好的“創新生態”里加速成長。
近年來,安康市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做實項目路演、做強企業培育、做精人才引育、做優科創服務,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2023年,安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占28.15%,科研占比位居全省第二。
搭臺牽線 常態化路演促轉化
大屏幕上顯示著實時監測的污水處理廠進出口水量、水質信息和設備運行情況。一旦數據異常觸發報警,工作人員通過手機端就能實現遠程控制和智能管理。
“這是我們投入3年時間研發的博灝智控云智能水務中控平臺。這個平臺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實現了污水處理廠站監管服務數據化、可視化、信息化、智能化。”鄔明輪說,項目研發和升級,離不開高?蒲袌F隊的助力。
博灝環保深耕污水處理領域10余年,但研發能力不強一直制約企業的創新發展。在去年安康市舉辦的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系列路演活動中,博灝環保發布技術需求,與武漢理工大學、安康學院等高校精準對接,共同開展科研攻關。
“路演活動為我們和科研團隊搭建起了‘雙向奔赴’的橋梁,我們也將持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爭取將更多科技成果進行高質量轉化。”鄔明輪說。
“一方面,科研機構和團隊的很多成果缺乏與市場對接的機會,無法轉化;另一方面,企業有技術需求,卻經常找不到合適的科研成果,‘干著急’。舉辦路演活動,有助于進一步摸清家底,為市場找到技術、為技術找到市場。”安康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副主任石太年說。
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賦能產業創新發展,安康市圍繞8條重點產業鏈,搭建起常態化路演平臺,實現“周周有對接,月月有路演,一季一主題,一鏈一路演,一縣一專場”。同時,建立高?萍汲晒鍐、企業技術需求清單、成果轉化項目清單、科技招商目標企業清單“四張清單”,實現信息共享和資源互通。
安康學院博士陳安利團隊的“無殘留速溶絲膠蛋白粉的制備與應用”研發成果,破解了相關領域技術難題。通過項目路演和“四張清單”對接,陳安利創辦企業,并以技術入股形式入股陜西水木云旗實業有限公司,與該公司共同開發絲膠蛋白類健康產品。新產品收獲良好反響。
好技術有了好出路。目前,安康市已成功舉辦17場秦創原路演活動,解決企業技術需求73項,促成校企合作50余項,還有7項成果成功轉化且科研團隊注冊企業。
引才聚智 創新發展活力足
5月15日,在位于漢陰縣的安康太倫新材料有限公司,一件件電極糊產品正在被打包裝袋,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太倫新材由漢陰縣碳基新材料產業鏈鏈主企業——安康市順祥炭素有限公司出資成立,專攻特種石墨材料生產研發。目前,太倫新材年產10萬噸電極糊及5000噸高性能特種石墨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二期投產后,企業研發的等靜壓石墨將廣泛應用于光伏發電、電火花加工等領域,市場前景廣闊,預計畝均產值約1600萬元。
“我們與高?蒲袌F隊合作,掌握了提升大規格特種石墨成品率的關鍵工藝控制技術。在技術研發、項目申報和政策對接過程中,科技副總為企業提供了很多幫助。”太倫新材研發部副主任張波說。
張波口中的“科技副總”是安康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教授袁光輝。在擔任順祥炭素和太倫新材科技副總以來,袁光輝協助企業破解了技術和發展難題,并依托安康學院的科研優勢、專業優勢、人才優勢,開展線下技術培訓、技術示范與線上技術指導,提高了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的生產管理水平,推動科技成果在生產和應用環節轉化。
新型材料產業是安康市重點打造的3個千億產業集群之一。在安康,像袁光輝一樣在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任職”的科技副總共有50名。
安康市以產業、項目、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加速匯聚各方智慧,為市級重點產業鏈每鏈配備一個科技創新團隊、每個鏈主企業配備一名科技副總、每個入鏈企業明確一名科技顧問,每年還會針對成果轉化、項目申報、政企對接、技術培訓等“履職”情況對他們進行考核評估。
目前,安康市累計實施創新人才“攀登計劃”項目140項,選派科技特派員2848人次、“三區”(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本土科技人才和農村科技創業人才493人次,組建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66支,“三支隊伍”(科技經紀人隊伍、“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和“新雙創”隊伍)人才共計943人,為重點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梯度培育 讓科技型企業“倍增”
5月16日,記者走進位于安康高新區的陜西軒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眼前盡是自動化生產場景。
5月16日,在陜西軒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人員操作產品組裝線。該公司產線整體自動化率超過90%。 通訊員 陳俊 攝
軒意光電是一家以光學薄膜技術為主,集產品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副總經理高亞丹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滿負荷生產ICR切換器、電機等產品,每天向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出貨,部分產品還出口到了海外。”
然而,在成立之初,軒意光電曾面臨技術創新、工藝提升等方面的難題。3年來,依托秦創原和安康市實施的“倍增計劃”,軒意光電成長為安康市消費電子產業鏈鏈主企業,并帶動40多家上下游企業聚鏈成群。2023年,軒意光電實現產值2.5億元,帶動就業500余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2000萬元。
“去年,公司成立創新中心,與高校科研團隊開展合作,共同研發氣體傳感器。目前,產品已進入打樣階段,投產后將帶動企業產品銷售額增長1億元以上。”高亞丹說。
創新要素高效流動,科創企業量質齊增。秦創原建設啟動以來,安康市實施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包聯幫扶、梯度培育等助力,確保各項政策精準落地。同時,安康市科技局探索設立安康循環產業科技創新投資基金和安康鄉村科技振興發展基金,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兩支基金總規模為6億元。
2023年,安康市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27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776家、認定省級瞪羚(潛在)企業18家,分別同比增長101.59%、66.88%、100%,提前完成3年“倍增計劃”目標。
“我們將按照新一輪秦創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部署要求,打造高能級科創孵化平臺,全面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強勁動能。”安康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吳世珍說。
(陜西日報記者 董劍南 通訊員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