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點從十堰定的電機到了吧?中午趁吃飯時間趕緊把壞的換掉。”
墻背面傳來一陣對話,急匆匆的腳步聲帶著一身干凈藍色制服的周金魚出現在眼前。
5月10日,見到白河縣金龍建材有限公司的車間主任周金魚時,他剛剛獲得了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是在獲得安康市總工會、陜西省總工會授予的“五一勞動獎章”之后的一次“三級跳”。
1988年,周金魚部隊退伍回到家鄉白河縣,分配到該縣白龍水泥廠(白河縣金龍建材有限公司的前身)工作,到如今已有36個年頭。
“剛進廠的時候,做的是破碎工。”從庫房把原材料用小推車推到車間里進行粉碎,每天重復,周金魚用手比劃著當時的工作。
手頭工作完成后,周金魚也常常向廠里的老師傅請教,“以便能夠再多學一點。”正是這樣一個“小舉動”,促成了他的人生“蛻變”。
從業36年中,參與廠里各類檢查維修不計其數,他也積累了豐富的現場經驗,每遇設備方面的“疑難雜癥”,廠里都會點名要他到場“把脈”診斷。周金魚總是能夠很快找到“病因”,攻破難關,消除“病根”,讓設備恢復健康。日子久了,憑借精湛的技術,他成了廠里的“定海神針”。
周金魚(下)正在查看廠內設備運行情況 田丕攝
據該廠磨機班長李相政回憶,5月6日凌晨2點58分,正在廠里值夜班的他遇到一個棘手問題——磨機堵住不出料了。“這個時間段正是水泥廠生產的黃金時間,多耽擱一分鐘都會影響廠里的效益,但是怎么搗鼓磨機都不響動!”李相政趕緊掏出手機向帶班領導匯報情況,接著立即給周金魚撥了“求救”電話,十幾分鐘后,周金魚趕到現場,兩人一起仔細檢查磨機,過不多久,故障解除了,廠間再次響起機器轉動的聲音。
“每次遇到問題,他隨叫隨到!”李相政的話也是該公司所有員工的心聲。
半夜趕赴單位處理設備問題對周金魚來說,已是習以為常。“去年一天晚上,已經熟睡時忽然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睡眼惺忪的掃了一眼時間,已經是凌晨1點40分。”周金魚說。
電話那頭傳來焦急的聲音“周主任,你快來看看,收塵風機出問題了”。
周金魚立刻從家里趕去工廠,詢問值班工人情況后,他蹲在葉片前仔細聽取判斷,“初步斷定問題出在葉片上,先把機器停下來保證安全,等天亮我再進一步確定具體原因。”
第二天一早,周金魚同維修工人一起將葉片拆下來,果然發現了一道裂痕,一旁的工人感嘆,“多虧把機器停了,不然還不知道造成什么后果!”
2個小時后,經過打磨和熔合葉片上的裂縫已修補好,葉片配重恢復如前。
周金魚正在維修設備 田丕攝
在同事眼中,“吃苦耐勞”是“老周”身上的代名詞。
而在周金魚看來,吃苦耐勞僅僅是基本素質,工作要干得出色,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還要有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工匠精神。要把愛崗敬業的熱情,轉化為勇攀技術高峰的實際行動。
2017年6月,通過業余學習他了解到,有一種水泥裝袋的“電改氣”工藝,能夠在不增加生產成本的前提下提高水泥裝袋效率、降低粉塵污染。于是查閱大量資料,著手對金龍水泥廠的水泥裝袋流程進行技術改造。據了解,“電改氣”包裝系統技改完成后,水泥袋裝效率比原來提高40%,粉塵排放量降低45%。
2018年7月,周金魚又提出拉運水泥出廠的車輛必須加蓋篷布的建議,并帶領車間機修工人設計并施工完成了搭蓋篷布的平臺,為水泥出廠運輸車輛搭蓋篷布提供了安全保障。同年8月,他主動請示在包裝車間增加2臺氣相脈沖袋式收塵器,先后與多家收塵設備廠家溝通,進行實地勘察,確定包裝車間收塵器升級改造方案,這一建議為企業節能降耗、減少粉塵排放和環保型水泥生產企業達標作出了有效貢獻。
同事們評價:“有了老周,萬事不愁。”
排查跑、冒、滴、漏及其他安全隱患,“老周”的心時刻關注在生產安全上。每天不管多忙都會在廠子里進行不定時巡查,一天下來步數能走到3萬多步。
連續30多年被評為企業“優秀員工”、連續8年被評為該公司“十大優秀員工”,2018年被安康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2019年被陜西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2022年獲得“陜西省勞動模范”稱號,再到如今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普通工人到機修班長,再從工班長到車間主任、安全環?崎L,無論在什么崗位,周金魚都力求做到用心盡力。
“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大家還需要我,我會一直干下去!”老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