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丕 通訊員 何光晨
6月6日早上9點,白河縣人民醫院“天使到家”平臺上消息提示不斷閃現,根據消息內容,正在值班的護士杜曉雨拿起電話然后撥通,電話那頭傳來一個老年人的聲音。
“樊阿姨,系統接到您的‘訂單’啦,您稍等一下,我這邊準備好就去您家里。”
“好的,好的,那就麻煩你們了。”
十幾分鐘后,白河縣人民醫院PICC專科護士袁茜和杜曉雨帶著醫藥箱趕到城關鎮廣興金座8號樓3層樊阿姨家里。
PICC護士正在手機確認訂單信息
袁茜和杜曉雨戴好口罩、帽子、鞋套進入屋里,現場再次評估樊阿姨情況,判斷是否適合操作,經過和家屬的再次確認,可以進行操作,在告知風險情況和簽字后,袁茜測量了樊阿姨的臂圍以及置管外露長度,仔細查看置管有無脫出和打折情況,經過消毒,用帶來的醫療藥物對置管進行了維護,過程十分順利。
護士開展上門服務
短短幾分鐘時間就替代了以往要往返醫院一個多小時的工作,60歲的樊阿姨在這項“訂單護理”工作中切身感受到了方便。
原來,樊阿姨不久前患上肺部惡性腫瘤并伴有腦轉移,需要進行多次化療,為方便藥物的順利注入,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白河縣人民醫院前期為其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用置管使靜脈與外界相通,但暴露體外的置管一旦沒有做好局部的護理工作或者置管污染,就會導致血管通路容易被細菌感染,從而引起炎癥。
以前,樊阿姨在老伴的攙扶下,每周會定期來到醫院進行PICC置管護理,這段時間樊阿姨身體虛弱,意識模糊,一直臥床居家休息,如何從家里去醫院治療就成為一家人頭痛的問題,在得知白河縣人民醫院開展了護理上門服務后,家人便從手機“下單”,預約了PICC維護上門護理項目。
入戶核對身份后護士開始準備藥品
規范的護理操作技術,讓樊阿姨和老伴稱贊不已:“你們的服務真是太好太暖心了,給我們帶來了便利,足不出戶就把問題解決了,有你們的護理和專業指導,讓我們很安心,謝謝你們。”一件原本可能需要舉全家之力來完成的麻煩事,就這樣順利解決了。
“‘互聯網+護理服務’主要是指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注冊的護士,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為出院患者或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護理服務。對于家里有高齡、失能或處于康復期的人群來說,‘網約護士’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白河縣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毛付嬌說道。
手機點一點,護理送到家。白河縣人民醫院自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以來,針對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復護理、專項護理、健康教育、安寧療護等方面的護理服務。
“訂單”完成后護士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項
通過“一鍵下單”方式,醫院就能根據患者提交的地理位置與護理需求,智能匹配專業技術精湛、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士提供專業細致的護理服務,實現地理位置、服務項目和服務人員三重“精準定位”。
記者看到,該院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派出本機構注冊護士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將護理服務從機構內延伸至社區、家庭。派出的注冊護士都具備五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
讓患者少一點奔波,得到的是信任和稱贊。
65歲的陳師傅家住麻虎鎮,前段時間因摔跤導致腿部骨折無法行走,長期臥床導致他背部皮膚血液循環逐漸變差,隨著近期氣溫升高,陳師傅的骶尾部出現了壓瘡,且伴有腐爛壞死的跡象,加上陳師傅身體肥胖,路途遙遠,家人攙扶到醫院進行清創來回都需要將近2個小時。
聽說白河縣人民醫院開通“線上護理服務”后,陳師傅的家人果斷“下單”,傷口?谱o士收到訂單后,第一時間帶著藥箱趕往陳師傅家中,充分清洗傷口,去除壞死組織和分泌物,局部使用藥物進行抗菌治療和促進皮膚再生,家屬連連稱贊“實在是太方便了。”
“醫院護士在服務過程中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規范和技術操作標準,規范服務行為,服務患者時做到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毛付嬌介紹道,對護理團隊進行服務流程和專業技術的培訓,是醫院每年必做的工作。在醫院內部,護士先主動申請,通過審核后才能加入團隊,加入團隊的護士每年需進行公共課程培訓以及專科培訓,考核合格后取得培訓認證,課程包括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在?频募夹g上,則交由各科室考核。
到目前為止,白河縣人民醫院已經開展“訂單”式上門服務12次、服務患者12人,作為推進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和全面提升醫療質量、進一步改善護理服務的重要舉措,該院通過優質護理資源輸出下沉,為群眾提供便捷式、專業化、高品質護理服務。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護理”服務延伸,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專業護理,有效解決了居家患者的實際需求,節約患者就醫時間、減輕家庭照護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