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清泉
民商事案件萬人成訴率同比下降13.16%,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16.8%,電信網絡詐騙同比下降18.4%,我市蟬聯全省“平安市(區)”稱號,9個縣(市、區)榮獲省級“平安縣(市、區)”稱號,2個縣獲授省級“平安銀鼎”,10個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創新工作法入選全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1人榮登全國見義勇為“勇士榜”,1人榮獲“三秦勇士”。
“成績單”的背后,是全市政法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論述,全力履行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保家園安寧、護經濟發展、守萬家燈火,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用實干實績實效讓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康、法治安康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筑牢政治忠誠 鍛造新時代政法鐵軍
“這樣的培訓很解‘渴’,既通過理論輔導解了我們思想疙瘩,還通過實踐案例教授了我們工作方法。”每月一期的全市政法業務實戰化專題培訓班,聚焦政法干部實戰能力提升,圍繞《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建設平安祥和幸福安康、防范化解風險、掃黑除惡斗爭、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調查研究等專題,邀請省、市專家授課,讓全市政法系統干部直呼“過癮”。
科學思想指引方向凝心鑄魂,政法隊伍勇毅篤行忠誠履職。全市政法系統始終抓住隊伍建設這個關鍵不動搖,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化黨紀學習教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累計開展集中學習821場次、開展專題研討67次,推動政法干警能力素質更加適應需求、貼近實戰。
創新制定《鎮(辦)政法委員統籌協調基層政法工作“八個一”制度》,建立“每周一例會、每月一聯席會、每季度一次理論學習、每季度一次督查、每半年一次集中走訪宣傳、每年一次專題調研、每年包抓解決一件疑難矛盾問題、每年向縣級黨委政法委一次述職”制度,打破壁壘、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形成平安聯創、矛盾聯調、問題聯治的工作格局。
“以前鎮(辦)這一級,政法委員統籌駐鎮政法單位抓手不牢,方法不對路,效果不明顯。”有著多年基層政法工作經驗的石泉縣饒峰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呂燁說:“‘八個一’制度有效解決了駐鎮政法單位‘九龍治水’各管一攤的問題,聚合了基層社會治理力量,提升了治理效能。”
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市委政法委領導班子成員、市級政法各單位、市委政法委機關各科室直插一線包抓指導創新集群培育、創新點位打造,蹲點破解難題瓶頸。公安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綜合試點工作受到省委領導充分肯定,紫陽縣“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受到市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白河縣“一說兩講”深化訴源治理等創新做法被《法制日報》《陜西政法》推介,“市域有模式、縣域有品牌、部門有經驗、點上有特色”的創新效應凸顯。
提升治理質效 夯實平安穩定根基
“多虧了‘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他們不僅調解了矛盾,還給我普及了法律知識。”7月5日,家住紫陽縣蒿坪鎮東關村的吳某對蒿坪司法所所長危才安連聲道謝。
吳某和李某是一起交通事故的雙方當事人,李某因交通事故受傷,雙方因經濟賠償問題發生糾紛。蒿坪鎮“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了解情況后,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終促成和解,由吳某一次性賠償李某醫藥費、誤工費等共計2.5萬元。
得益于覆蓋城鄉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群眾就近便實現矛盾糾紛快速調解。
緊貼需求,紓難解困。我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2038個綜治中心提檔升級,建成“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行業部門、社會力量采取常駐、派駐、輪駐和云駐方式入駐,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待、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今年以來,共排查矛盾糾紛8023件,化解7969件,化解率達99.33%,讓平安安康更加可觀可感可觸。
民心所向,“劍鋒”所指。我市堅持以平安建設為統領,緊緊圍繞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的突出問題,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依法開展“村霸”等黑惡勢力集中整治,打掉惡勢力團伙1個,追訴惡勢力成員1人,排查整治亂點亂象1606處,全省首例涉網惡勢力犯罪集團案在平利法院公開宣判。
扎實開展命案防范、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打擊整治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立刑事案件1557起。召開全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部署會,持續加大打擊治理力度,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保持持續下降的良好態勢。
人人參與,平安共享。持續深化“321”基層治理模式,平安校園、平安醫院、平安小區、平安家庭等“平安細胞工程”縱深推進,“雪亮工程”深度運用,視頻監控探頭拓展延伸,“空中有探頭、地上有網格、格內有人員、掌上有終端”的立體化防控體系不斷形成,1.5萬余名網格員、2.4萬余名黨員、1萬余名人大代表、2.5萬余名中心戶長下沉網格,為77.4萬余戶居民提供及時、精準、貼心的“家門口”服務,真正讓群眾成為基層社會治理參與者和受益者,上半年市級平安建設滿意度98.26%,群眾的安全感、認可度持續提升。
凝聚法治力量 護航高質量發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將深化服務保障“三個年”活動納入全市整體布局,出臺《安康市政法系統深化“三個年”活動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兩包一解”提升、“法官聯企、法治賦能”、“檢察護企”、深化項目“警長制”、優化涉企法律服務等“六大專項行動”,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糾紛665起,挽回企業經濟損失3124萬元,用司法惠企的“硬”舉措營造市場主體發展的“暖”環境。
法院系統制定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服務保障10條措施和“法官聯企 法治賦能”專項活動實施方案,編印《涉企法律風險指引》,市中級法院45名法官、法官助理對接包聯75家“五上”企業,開展司法服務68次,安康陽光生態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執轉破”案入選全省法院“執轉破”典型案例。
檢察系統扎實開展“檢察護企”“檢護民生”“虛假訴訟監督”等專項行動,開展“檢察護企”暨保護環境座談會,設立19個知識產權檢察保護聯系點,積極跟進涉企刑事案件的立案監督,批捕涉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3件。
公安系統以提檔升級“百千工程”為引領,持續細化落實重點項目“警長制”三級服務保障體系,跨層級調配全市公安系統治理資源和治理力量,529名警長聯系包抓974家重點項目企業,在重點工業園區、項目工地建立規范化駐企警務室388個,整治企業及周邊風險點85個,累計為企業追回損失3500余萬元。
司法行政系統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針對企業生產經營、合同管理等熱點問題進行答疑解惑、精準普法,組織律師深入企業提供法律咨詢1386次、代理涉企案件183件,挽回企業經濟損失2631萬元。
嚴格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對34件重大決策事項和全市計劃新開工的23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從前端有效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深化政法公共服務改革。扎實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應用,落實“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便民措施,開展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1.2萬余人次。推行執行案件繁簡分流,推進“互聯網+審判”工作,網絡查控使用率99%。定期開展法治宣講和法律咨詢服務,組織法治宣講會500余場次,協同稅務、金融等部門促進惠企助企政策落實,營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